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_900字

2019-08-24 02:17:18 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900字

A tree grows in Brooklyn
能读到这本书实在是一种荣幸,很感谢推荐给我这本书的那位朋友。
在这本书里我切实感受到了父母的爱的教育对于家庭生活的影响力。
的确如此,诺兰家族和罗姆利家族都贫困,但罗姆利家的坚强的基因却一步步传承下来,祖母能说会道,凯蒂坚持每天给弗兰西和尼雷读莎士比亚和圣经故事,每天存几分钱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弗兰西则靠着和弟弟一起捡破烂,帮着父母支撑这个经济上摇摇欲坠的家。
曾经听过一个说法,每个人的人生就像马拉松赛,靠着每一代人不断的马拉松接力,家族后代的发展起点不断的拔高,终于会有一天他们能够拥有其他人羡慕的人生。小说里罗姆利家族的兴盛就是循着这个脉络。
特别关注了茜茜,或者说我很喜欢她,并不是因为茜茜的水性杨花,我在茜茜身上看到了一种美好,勇敢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小说中展现的100年前的美国可以说思想开放程度比我们现实生活更高,社会对于不同人生的容忍度。
约翰尼拥有极高的魅力,却赚钱乏力。出海钓鱼的那个情节可以说是他的人生缩影,一时兴起(拥有不凡的魅力)随即便带着小孩去到海边,划船海钓,划了很久还在原地打转,无奈返航随便买了吃的,去渔夫那里买了鱼想骗凯蒂说自己钓的(品德),狼狈不堪的回去,旅行并不愉快,还被邻居骂了,买的鱼被识破还坏了,总之就是没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但,即便被作者描述的如此不堪的酒鬼父亲,却依然是一个好父亲,给孩子向往美好的环境和种子,培养了孩子的艺术素养,能在困苦生活中找到一些艺术的慰藉。
小说也让我了解了一些有基督信仰的人的生活,婚礼的仪式(茜茜的离婚之辩),小孩需要做的在教会的仪式(坚信礼),不一而足。
美好的爱情观体现在各处,约翰尼和凯蒂的爱情故事,年轻的凯蒂勇敢的去追求约翰尼,麦可舍恩追求凯蒂的婚姻观,年轻的弗兰西面对一夜情的不知所措,以及异地恋的约定,茜茜和各个约翰的故事,以及约翰转变成史蒂夫的温情。
当然,罗姆利家族的特有的坚强和强烈的自尊力量感染了我,不收嗟来之食,这是家庭教育的正面意义。反过来看看似乎约翰尼的扯谎技能也在弗兰西身上留下了印记,大概真的印证了那句话,言传身教,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任老师。
努力起来,好像生活不会亏待你,这就是弗兰西的经历给我的启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