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_2200字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2200字
这本书算五月的。
照书上说,放心吃肉,戒糖。But 对于嗜甜的我来说,没有冰淇淋,奶昔,千层蛋糕,面包甜点等,生活就少了一半支撑;不吃米饭没啥,不吃面条啊饼啊馍啊之类的面食 ,生活又少了一半支撑。上天对我是不是有点残忍了,要靠什么过活,难道是中了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我也,必先苦我心志,劳我筋骨,饿我体肤,空乏我身,行拂乱我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我所不能。
随便一提已经健身两个月了,没掉秤。安慰自己是长肌肉了,看完这本书后猜测真实原因应该是没有调整饮食结构和节制糖类,像C不定时给我订千层或奶昔,我就欢喜的把减重大业置之脑后。
大概肌肉在锻炼后急需蛋白质来恢复和重建,脂肪也要积极地重新储存。身体的其余部位总想着补偿这种能量的损耗,如此一来食欲就增加。所以健身后我没啥别的变化,除了每天酸痛,就是食欲变好,食量惊人,可以吃下一头牛。
谈谈这本书,前10章都是些论证,完全可以跳过,论证方法及逻辑看的人内心躁动想撕书,所以打三颗星。如果要说前十章说服了我什么,那就是颠覆了以往认知:胖是原因,吃是结果,因为胖才会多吃。
后半书中的摘录如下:
一.糖类
1.唯一鼓励食用的糖类是营养密集且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减少食用糖和复合糖类。食用糖是单一糖类,如白糖、红糖、蔗糖、蜂蜜、枫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还有啤酒(含大麦芽)、牛奶(含乳糖)、果味酸奶、果汁和水果。淀粉是复合糖类,如谷物、大米、面粉、玉米粉、面包、意大利面、松饼、饼干,以及淀粉类蔬菜,如芸豆、胡萝卜、玉米、豌豆、土豆等。
2.要学会看加工食品标签及配料表
a.从糖类(食品标签标为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中扣除膳食纤维的量,便能得到净含糖量。不需要担心食品标签上的总热量和脂肪含量。
b.蔬菜中的净含糖量应小于5克,肉类或调料中的净含糖量应小于1克。
c.配料表中的前五项中若有任何含糖或淀粉的,要避免食用。
限制碳水化合物。为了使减肥达到最佳效果,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需控制在20克以内。
二.食谱
1.以下食物不能出现在食谱中:
糖、面包、谷物、含面粉食品、水果、果汁、蜂蜜、全脂牛奶或脱脂牛奶、酸奶、速食浓汤、乳制品替代品(如植脂末)、番茄酱、含糖调味品和含糖开胃小菜。
2.可以选择的是脂肪和蛋白质:鱼,牛肉,鸡鸭猪,蛋类,绿叶菜(西兰花,卷心菜,花菜,芹菜等)
3.其他:
鳄梨:一天最多半个。
柠檬汁:一天最多4勺。
低盐型酱油:一天最多4勺。
三.挑了几个自己喜欢的食物的GI
西瓜:72-高,十分惶恐
柚子:25-低,
豆腐:31-低,十分欢喜
面条:80-高,
面粉:90-高
油条:74-高
大豆:18-低
红薯:76-高
芒果:55-中
菠萝:66-中
含糖酸奶:62-中
无糖酸奶:25-低
四.一些有点道理的理论
1.胰岛素重要作用之一是控制血糖,当人体摄入糖类时,胰岛素分泌旺盛。当糖类被消化时,它以葡萄糖的形式出现在血液中,就是血糖中的“糖”。全身的细胞将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燃料消耗掉。得以进出细胞的脂肪被称为脂肪酸,我们就是燃烧这种形式的脂肪作为燃料的。不得不被储存的脂肪被称为甘油三酯,由甘油链接三个脂肪酸组成。
a.LPL是一种从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探出的酶,它把脂肪从血液拉出,放入细胞内。
我们分泌的胰岛素越多,脂肪细胞上的LPL活性就越高,从血液中转到脂肪细胞储存的脂肪也就越多。胰岛素也会抑制肌细胞上的LPL活性,以保证肌肉细胞没有许多可供燃烧的脂肪酸。胰岛素也会“告知”肌细胞和体内的其他细胞不要燃烧脂肪酸,而是继续燃烧血糖,以便能保证血糖水平不会太高。这意味着,当脂肪酸从脂肪细胞中逃离时,如果胰岛素碰巧处于高水平,这些脂肪酸就不会被肌细胞吸收,用作燃料,最终还是会回到脂肪组织内。
b.胰岛素也会影响激素敏感性脂肪酶,通常简称为HSL。如果说LPL的作用在于使脂肪细胞更胖,那HSL的作用是使脂肪细胞更瘦。主要原因是HSL具有将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分解为脂肪酸分子的能力。而胰岛素在升高LPL活性的同时,也会抑制HSL的活性。
c.胰岛素还促使脂肪细胞积极吸入葡萄糖,这就增加了脂肪细胞新陈代谢的葡萄糖的数量,在肌肉细胞中也是如此。脂肪细胞中的葡萄糖多了,葡萄糖代谢也更加旺盛,而葡萄糖代谢的产物之一是甘油。此时,这些新增的甘油分子就能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脂肪细胞就储存下了更多的脂肪。
所以,要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如果细胞周围有许多胰岛素,这就意味着应该有很多糖类可以燃烧,表示血糖含量较高。这样就不需要脂肪酸了。只有当胰岛素处于低水平时,其他激素才能从脂肪组织中释放出脂肪。其他激素是通过刺激HSL去分解甘油三酯,但HSL对胰岛素非常敏感,以至于其他激素无法克服它的这个特性。
2.脂肪组织本身具有调节作用,而肥胖是多余脂肪代谢路径的失调。
a.基因引发肥胖的唯一途径不是控制大脑冲动,而是直接影响了脂肪组织本身的调节性能。鲍尔在文章中说:“基因调节亲脂性,然后这种调节就决定如何支配我们的能量摄入以及能量消耗。”
b.激素浓度也许就决定了脂肪组织是否具有亲脂性。如雌激素恰好可以抑制LPL对脂肪细胞的活性。细胞周边的雌激素越多,LPL从血液循环中拉进细胞的脂肪就越少,这些细胞累积的脂肪就越少。
c.如今,有数十种酶和多种激素已经被确认为影响脂肪累积的因素,它们中有些负责把脂肪从脂肪组织解放出来,另一些则把脂肪放入脂肪组织内。总体来看,储存在任何个人或任何人体部位的脂肪数量,将由这些调节力的平衡来决定。
难以拒绝甜食,也难以调整主食结果,这本书让我对健身减重感到窒息。但是,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的10Kg脂肪会离家出走。
2千多字的巨长读书笔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