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局外人》读后感_1200字

2019-08-28 05:34:48 读后感

《局外人》读后感1200字

第一次读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作品。初看,感觉这家伙写的什么玩意儿?各种絮絮叨叨的碎碎念,没有具体详细的场景和事件描述,没有起因经过结果,没有优美动人的文笔或发人深思的哲理阐述,这也能跻身位列蜚声中外的名家故事之一?
然而继续往下读,慢慢开始渐入佳境。小说家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动态描述,表面看似不合人性常理的反应、细思又觉人性本就如此,貌似沮丧虚无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背后,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体察、迫近和关切。大概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存在主义的\荒谬剧场\写法:描写一些非常琐碎的情境,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超现实主义\的生活,他看似还原我们本来的生活面目。然而作品中的人物时常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非常不真实、像梦一样的情境里,抽离了自身去一一冷眼旁观。他冷静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去世下葬而全程不流一滴眼泪,他在母亲下葬完第二天就下海会女友看喜剧片,他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途漠不关心,对女友希望结婚的要求也无可无不可。他剥离了自身的存在,最终荒谬地卷入一宗毫无价值的恶性斗殴事件中,走向了生命的虚无、悲观和\不存在\。一种荒诞空洞的\陌生感\、\异己感\的\局外人\心态紧紧扼住读者,内心一片虚无荒凉,进而陷入深思。主人公是一个无神论者,拒绝接受宗教皈依,因此哪怕深陷牢狱,面对指导神甫的苦心劝导仍无动于衷。虽然我从加缪的笔下读出了他对神甫道貌岸然而精神虚伪空洞的百般讽刺,但,不可否认,人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没有意义的世界中会感到梳离,这种疏离感会造成绝望、烦闷、厌恶和荒谬等感觉。作品借主人公之口说出了真相:

日子,过起来当然就长,但是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对我来说,只有\昨天\与\明天\这样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小说中处处提到主人公因生理感觉而触发心理感觉的各种不适:在母亲出殡途中感觉到的天气酷热难耐、在海边暴晒时感受到的灼热威逼、在法庭上因窒息闷热的氛围感觉呼吸不畅、重返海滩时沉重炽热的阳光和大海让他失去控制而扣动扳机……
存在主义的目的并不在于鼓吹人生没有意义,恰恰相反,它真实地在作品中显露出生命的\无意义\,显示、揭发出日常生活情境的荒谬,以使旁观者起而反对,进而迫使人们追求较为真实而有意义的生命。木心在《文学回忆录》\希腊悲剧及其他\一篇中提到:\一切伟大的思想来自悲观主义。真正伟大的人物都是一开始就悲观、绝望,置之死地而后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人公最后走向生命的终结,未尝不是另一种开始和重生。
get到这个点,也就不难理解加缪在作品中真正想要表达的意图,可惜,我在全书最后柳鸣九写的导读部分,没有读到这层意思,柳只是结合当时社会现实泛泛空谈加缪的\入世\精神,扯了很多他的《鼠疫》、《西西弗神话》等很多其他作品加以分析,而对于这篇\局外人\真正的内涵没有挖掘太多,深感遗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