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_1800字
《浮生六记(汪涵推荐,张佳玮译)》读后感1800字
爬山看月亮的时候要带酒、带琴、带笛子,到空旷的地方,或卧或坐,聊聊诗唱唱歌,这就是人生中最愉快的事情了。和那个雪夜里突发奇想,慌慌忙穿好衣服,叫上小童,把船夫摇醒,哐当哐当半夜,到远远的朋友家门口,想想这样也就罢了,便又呼哧呼哧回家的王子猷一样,古代读书人的爱好都有一股清气贯穿。
最风雅的事都是寥寥,不过分,不预谋,加一点酒,加一点月光,加一点歌唱就很好。若是过了,便是酒徒饮牛,是只会唱哼哼歌的薛蟠。
沈复大概就是这样做的,明明家徒四壁,还是喜欢花花草草,游山玩水,喜欢热闹,喜欢交友,喜欢一切充满烟火气息的东西。这样的人,在那个崇尚诗歌的时代一样被亲友嫌弃。嫌贫爱富这种事情想来都是一样的。偏偏他又写了琐事又多流传又广的《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其实只有四记,另外二记失佚了,不过读完全篇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主要是沈三白有的时候真的是太啰嗦了。
比如说游山玩水,很多事都是一样的,很多山水也无甚分别,他也一定详细叙述,一副勉为其难给你看看就是不删的姿态。虽然打着纪实的名号,但这样的节奏确实让人有无聊之感。书中最有趣的当属他的妻子,以及相关的事。
妻子名芸,是大半岁的表姐,算是青梅竹马,沈复曾说过,娶妻当淑姐不可的话,淑姐便是妻子的名称了,不晓得这是不是娶妻当如芈月的出处。但淑姐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妻子。因为她有趣。
沈复一生常为财务所累,不仅不事营生、没有遗产、家徒四壁,而且有文人清雅的做派,喝小酒游山玩水培养点爱好都是常有的,芸织织补补填补家用,从未抱怨。就算翁姑不待见常常误会发怒,她也默默隐忍。即使这样,她却依然拥有和沈三白同等敏捷的思维、甚至更独立的性格。
沈复时常和芸谈及游玩所见,芸大为向往。之后不是女扮男装混入士林和大家谈笑,便是谎称回娘家和丈夫前后脚出门旅游。丈夫和妓女一同喝酒她不但不介意,反而大为欣赏妓女的才识并作陪,以至于妯娌间有人嚼舌根说沈复狎妓时,她便回答说,对啊,其中一个是我。
沈复和妻子共渡了二十三年。妻子身患重疾时,因为小叔子做保受牵连,又被公婆误会赶出家门,只好寄居在非亲非故的朋友家中。之后搬出,丫鬟又趁沈复外出借钱的时候卷款跑路了。
那一段读来确实令人潸然泪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为妻子远走数十里筹药资,路上雪雨交加,没有钱雇骡马,只好步行,旅费不够便典当衣服,天气湿冷,鞋袜湿了也没得替换,到了朋友家还要吃闭门羹。好不容易筹得钱回家,家里却被席卷一空,妻子躺在病榻上无人照顾,儿女不在身边,家里也不敢回去,靠得住的朋友纷纷仕途遭难,自身难保。就是在这样投靠无门的情况下,芸客死异乡。
鲁迅曾经说过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好女人,不知他说这话时是不是想起了自己那个思想传统毫无趣味可言的发妻朱安。朱安确实是相当乏味,但鲁迅之言看似褒扬实则充满浓重的男本位思想。沈复也是如此。
他们对芸的赞赏基于芸德才兼备。既有敏捷有趣的才思,又能在家庭的高压下保持缄默,前者是锦上添花后者才是前提。若倒过来,沈复必然会为了妻子在父母面前澄清事实,但沈复什么都没做,直到芸客死,都没有求得父亲的资助。鲁迅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金钱换取安心。
之前上婚姻史课的老师曾说过,大先生在家庭上其实是很懦弱的,考虑周全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沈复如出一辙,他们最后牺牲的都是发妻的利益。
无论沈复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中,有着怎样怪癖的爱好和言论,芸都能稳稳接住,甚至为沈复指出更为广阔的道路。沈复闲居在家,没有书教,画也卖不出去的时候,芸建议沈复做个小商贩去岭南倒卖商品,结果沈复一去便待了数月,期间还因为和妓女玩得太开心被地头蛇追赶,挣来的钱水一样地流走,最后沈复只留了一句岭南不好这样的话便回去了。而芸在这里是没有地位的,因为沈复并没有想到在家徒四壁妻子强撑的情况下,应如何尽到丈夫的责任。
而最让我惊讶的是张佳玮也有相似的论调。自诩为读书人的张佳玮在不知不觉中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欣赏敢于走进士人生活的女性,可能他们并不觉得以淑惠形容女性有何不妥,但这实实在在说明男性心中的理想女性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还是一样希望女性秉持几百年来的传统,规规矩矩,贤良淑德,可以逗着玩,顺着摸,可以成为全世界最棒的老婆,但全世界最棒的老婆说来也许并不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