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_1400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读后感1400字
微信读书的朋友送了我这本个人提升的书籍。当时被书名逗乐了:怎么会有人如此直白地说出这么功利的目标?又怎么能够如此自信?研读不久,就感觉头脑中有些顽固的、坚硬的东西松动了,有些语句在心里发出轰鸣与回想。感叹,如此地雕琢自我,怎么会不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同样,那些我们心中厉害的人,原来需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
那这本书,到底功利与否?
有非常功利的一面:注重效率与效能,主动、勤勉,有明确的目的和规划。这也许习惯自由散漫、清高的人所不喜的。在这样一种视阈下,于是:
— 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做,“短半衰期”的事情不做(第一章第三节);
— 在一件事情过后,要主动及时地反思(第三章第四节);
— 你说你是纯粹为了“求知”而学习,我很钦佩你的态度,但我更认同有能力对外输出的知识,更毋宁说,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第四章第三节)。
— 你涉猎广泛,想做文艺复兴式的人物,精神可嘉。可这个分工专业化的社会,有限的时间与资源应该专攻一技之长(第六章第二节)。
同样与之并存的,是这本书的不功利:那些需要持之以恒付出的,并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动机,往往也来源于对自我现状的不满足,对智识提升的渴望。向前一步,从现有格局上突破。思维可以一点点地雕琢,学识可以一点点地扩展。这个过程很难,它意味着不断挑战惯性和惰性,不断给自己设置障碍和测试的刻意练习。打个比方,我们通常只看见别人的影评和书评写得漂亮,殊不知书写的人,对作品进行的是分析,而不是止于感受;背后有许多的写作练习,而非一时的才华“横溢”。
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真的是一个精炼的概括。它不同于一个“成功的人”“优秀的人”“出色的人”;它让你脑中有一个画面:这个人思维敏捷,言之有物;学识不可谓不渊博,而且还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她的自制力让人汗颜;更重要的是,他/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我们或多或少都认识这样一些“很厉害的人”,忍不住称赞道“牛X”。只是我们不一定知道为何自己和他/她们的差距越来越远,以至于到有一天,连嫉妒都无力,只能觉得人家天赋高。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用一句已经用滥了的话概括: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该怎么努力,不是所有大牛都会分享。也许是因为他/她们的经验还处于隐形知识阶段,没有很好地总结出来。但采铜分享了。虽然“努力”只是他此书七大面向中的一类来谈及,我个人认为“有方法的努力”可以概括他全书的精神。采铜这本书,是道与术的结合。能够提供看待事物新的角度,让人豁然开朗;也能够直接上手使用而不是沦为鸡汤,是这本书极大的亮点。而且,有一个大牛如此谦虚和诚恳地与你对话,告诉你除了天赋之外,可以凭借练习与努力,抖落莫名的自惭形秽,心里一片豁然开朗。真的不晚啊,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是一个思考者,我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一种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思考如何才能摆脱内心的禁锢,以更勇敢、更开阔的方式去生活。
我个人特别有感触的几点:
做选择的时候,可以使用维度分析法,给不同的选择加权。非常适合我这种经常拍拍脑袋凭直觉行事的人。
人永远没办法完全地准备充裕,放弃那种“我要准备好了才能行动”的劣习,因为后果可能是什么也做不出来。
刻意练习。我选择以读书写书评的形式练习,训练思维和清晰的表达,并不让阅读本身流于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