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乡土中国》读后感_2300字

2019-08-10 02:06:29 读后感

《乡土中国》读后感2300字

我们都是“乡下人儿”
文/郭晓娟
我说我们都是“乡下人儿”,绝对没有偏低城里人,或者藐视乡下人的意思。
费孝通先生在他的《乡土中国》中就开篇明义。他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城里人是阳春白雪,乡下人则为下里巴人,有着高低贵贱之分。但在费先生眼中中国社会就是乡土社会,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带着乡土气息。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从原始人无意的耕种开始,慢慢地变成了以耕地为生,成为农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开始有了贫富分化。在奴隶社会上至奴隶主、下到千百万的奴隶;在封建社会,从皇帝、士大夫官僚,到平民百姓,他们都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人,都带着中国的乡土本色。
到了现代,虽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一辈还留在农村,依赖着土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日子。但是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已经走出了那片黄土地到了繁华的城市,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不过,尽管我们换了生活的地方,但我们身上的乡土性却始终没有改变,千百年来一直未变。
费孝通先生在他的著作《乡土中国》中,诠释了中国人的这种乡土性。这本只有7万字的小册子,是费孝通先生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根据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经济学”整理而成,它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14篇文章。这14篇文章紧密相连、互相为基础,淋漓尽致的刻画了中国人所具有的乡土性。
费孝通先生说:“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而乡下人离不开土地,因为土地是不流动的,所以他们世代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即使死去,也会把灵柩带回这片土地,所谓魂归故里,否则就成了孤魂野鬼,失去了转世为人的机会。就算是我们现代人,对家乡也有着狂热的爱恋,如果必须远游没有特殊情况,大多会在一个地方终老。
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自然会熟悉这里的土地、这里人。熟人见面,打个招呼就可以,根本不需要文字,有时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明白对方的意思。如果用“贵姓大名”就表示两个人还不熟悉。中国社会还是熟人的社会,凡事都讲个人情。去哪个单位办点事,都愿意找个熟人,一是办起事来确实方便,二是两人有求有需,这一来二去熟人的关系就更近了。
这就印证了费先生的另一个概念——差序格局,他说:“人和人的关系,就像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圈子的中心。比如我们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我们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甚至”一表三千里”,这些都是我们的亲戚,是自家人,自成一个圈子。圈子的大小,完全依了我们中心的势力,一个乡下人的圈子,可能很小,而有些权势的官僚的,圈子会很大,可以大到一个国。同时,在可大可小的圈子里,也最能体味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的事情比比皆是。
中国人还比较注重伦。所谓人伦是指“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这是儒家的根本。伦还重在分别,在《札记·祭統》里所讲的十轮,包括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这种差序格局还会引起着不同的道德观念。一般来说“孝悌忠信”是道德要素,但是,这种道德观念是因人而异的。例如,人人都讨厌贪污,但是如果父亲贪污,家人肯定不会揭发,还会替他隐匿。如果别人贪污了,他的检举就是义不容辞。再比如,遇到老人摔倒该不该服的问题,如果你这个老人是你的熟人,你肯定跑过去,把他扶起来,然后谴责别人的漠视;可如果他是陌生人,你也许就会偷偷走掉了。
而在家族或者家庭中,我们也得讲究道德,那就是就“家法”,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女子要有三从四德,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不管我们是大户人家,书香门第,还是下里巴人,在家庭中男女总是有别的,“男耕女织”、“女主内男主外”,这就是男女分工的不同。虽然现在我们越来越强调女权主义,但我们的本质没有变,女人在家庭多半负责着家务和照顾子女的义务,而男人的任务是为他的家庭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中国社会还有一个特别的特色,就是礼制秩序。礼治与法治相对,社会秩序的维持并不是依靠的法律,而是依靠千年延续下来的经验和礼仪,也可以说是一个“无法”的社会,也可以说是“无为”而治。如果你做了错事,虽然不触犯法律,但你仍然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比如偷盗、出轨、吸毒。
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欲望渐渐变成需要,社会是可以计划的,这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人们不再吃糠咽菜、不再衣不果腹、不再无家可归,物质缺乏时期的欲望变成了现在最平常的事情。男女的恋爱也不再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那是心灵相通的爱情结合。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计划”,仅此而已,这是一个社会变迁的里程碑。
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就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做计划。而在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活动就得了。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是否真的摆脱了乡土社会。其实现在的我们依然有很多欲望,比如房子够不够大、车子够不够好、新款的chanel包包还没买……这些欲望是我们人的本质。
所以说,不要看不起乡下人儿,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乡下人儿”!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