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_1800字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读后感1800字
大胆尝试还是循序渐进?
1995年,网景公司(一家专注于网络技术及网络浏览器的公司)在没有盈利的条件下就首次公开募股,仅仅5个月,股价便从28美元上涨到174美元;
1996年,雅虎公司刚上市就估值8.48亿美元,亚马逊紧接着也在1997年以4.38亿美元的估值上市,1998年,两家公司的股价又势不可挡地翻了两番;
1999年,作者经营起了PayPal(大概相当于支付宝吧)公司,仅过了一年,2000年2月份,《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便暗示PayPal公司市值已经达到5亿美元,3月份,公司的筹资就达到了1亿美元,甚至有家韩国公司在没经过协商签合同的条件下直接电汇500万美元给PayPal,作者想把钱还回去,对方都不告诉地址。
1998年9月到2000年3月这18个月间,整个互联网世界都在狂欢。每周,都有数十个新企业竞相举办豪华开业派对,大批的人放弃了高薪工作,去开办公司或者进入初创公司上班,一位年过四十的研究生在1999年同时开办了6家不同的公司。这个年代,只要公司名字里面有一个“.com”便能使公司的价值一夜翻倍,至于目前是亏损1000万还是10个亿,都没人在乎!
然而,到了2000年4月,就在PayPal刚刚完成一次漂亮的筹资后1个月,股市大盘便如滔滔江水般倾泻而下,无数的互联网公司一夜之间全部破产,这就是本世纪初令美国人不寒而栗的互联网大泡沫。从举世瞩目气势磅礴的繁荣到一落千丈万劫不复的崩溃,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冲击得晕头转向。
显然,之前有太多的尝试都是不理性的,太多的投资都是十分冒进的,人们在仅仅只有一个想法的时候,便敢于宣称要改变世界,然后想方设法获得融资,轰轰烈烈干一场后,在这一刻灰飞烟灭。
经历这场教训,那时的人们总结出了4点宝贵的经验:
**(1)循序渐进; (2)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3)在改进中竞争; (4)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这四点宝贵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做企业不要太冒进,要给自己留空间,不能事事都预先计划好,要在改进旧产品中下功夫,而不是冒险去做新产品,最后呢,把精力放在产品上,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几点经验至今仍在主导商业思想。
怎么样,觉得这样的灾难后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是最符合剧本的吧,但作者却认为,这些经验的对立面更有道理,下面我们看看作者认为正确的事情吧:
**(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是的,这四个思想彻底颠覆了我们从灾难中总结的经验。为什么呢,作者是这样说的:
“科技发展中的确存在泡沫现象,90年代的人们狂妄自大,相信自己可以实现从0到1的跨越,结果,只有少之又少的初创企业实现了这个跨越,许多公司只是空谈而已。但是人们明白,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2000年3月,市场显然已经达到了疯狂之巅。虽不明显但更重要的是,人们这时也最为清醒,他们放眼未来,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哪些有价值的新科技并相信有能力创造新科技。\\
\\我们仍然需要新科技,甚至还可能需要用1999年的那种狂热去寻求新科技。要想建立新一代企业,我们必须扔掉之前陈旧的教条。但这并非意味着那些教条的对立面就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就算你有心逃脱,大众洪流也会裹挟着你向前。相反,要问自己:你对企业的认识有多少是基于对以往过错的错误反应形成的?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像不像这两年国内的发展?最近的几年里,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热闹的手机界了吧!诺基亚大卖的时候,就有一大批深圳的山寨机创业公司搞的风生水起,买不起动辄两三千块的名牌手机的人,这些声音大,功能全,电量足的国产机就是首选啊!当苹果手机崭露头角,安卓大军所向无敌时,又催生了一大批智能手机的创业公司。小米、大可乐、酷派、小辣椒、青橙、IUNI、华为、中兴、金立、乐视以及我们叫不上名字的几十种手机品牌都是在这个时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啊,虽然经历了市场的考验后,有些品牌已经倒下了,但我们清楚的看到,留下来的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手机厂商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核心技术,有了与国际大厂商抗衡的底气。反观那些指望靠“循序渐进,在改进中竞争”的诺基亚、HTC、黑莓等曾不可一世的手机厂商,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大潮中被一步一步甩开,如今他们的手机业务都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这样看来,在大胆尝试和循序渐进之间,我们还是要选择成本更高的大胆尝试,因为只有尝试,才可能有0到1的的创新,才可能创造从无到有的优势,这也是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用意所在吧!
2016年12月3日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