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无声告白》读后感_1100字

2019-08-24 14:35:20 读后感

《无声告白》读后感1100字

寻找自我,活成自己

我们终此一生 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找到真正的自己!
封面的句话,肯定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也是。
小时候为了父母的的期待,上学了为了老师的期待,后来变成妻子丈夫甚至于领导同事的期待。但有一点,从小到大我们都会伴随着自己的期待,这个期待或大或小,总会有的。什么时候当我们自己的期待占领我们所有的心灵,而不再是为了别人的期待,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开头五个字“莉迪亚死了”。而全家人却都不知道,莉迪亚为什么而死。全书其实都是在解释莉迪亚怎么会死,怎么死的。

过分的期待,确成了负担
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莉迪亚在母亲父亲的期待中,成了异类。其实起初莉迪亚是因为母亲出走,所以自己才决定,母亲回来之后,要听从母亲所有的安排,所以母亲说什么她只会说“是”,同样为了父亲,她也只说“是”。渐渐的她的人生走上了不归路。

本来她觉得还有哥哥内斯在,可以懂他。但当哥哥收到哈佛的邀请函的那一刻,那一张纸对于内斯宛如救命稻草,可对于莉迪亚,却成为了压死她的最后一跟稻草。

《无声告白》英文名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更加直白,莉迪亚什么都懂,但是从来不告诉她妈妈。或者说这个家庭成员每个人都有秘密,但都没有交流。就这样无声的,默默的。直到莉迪亚死了,所有人都才开始觉醒。

全书感觉最让人感到心里放松的,估计只有汉娜了。她会找到她舒服的区域,无论是桌子底下,壁橱里,她都会“躲起来”。而且什么都明白,比成年人纯粹的多,也通透的多。

调配你的爱。爱,汉娜觉得,一定是甜的,像她母亲的香水,一定是柔软的,像棉花糖。她悄悄伸出手指,在光滑的蛋糕表面上抠下一小块。“汉娜!”玛丽琳呵斥道,猛地把她的手拍到一边。

小小的人儿,却什么都懂,有时候小孩子的纯粹,反而让大人内心的复杂,显得相形见绌。

莉迪亚用她的死,唤醒了母亲父亲。看到最后,父母的转变,也许是对莉迪亚最好的慰藉

詹姆斯和玛丽琳说话时会选择真正能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措辞,无论是对内斯,对汉娜,还是互相之间。他们需要说的太多太多。

越是熟悉的人,越应该多交流,家庭尤为如此。如果玛丽琳和詹姆斯,玛丽琳和莉迪亚,詹姆斯和莉迪亚,还有内斯,还有汉娜。如果早些交流自己内心的那些秘密,那些沉重,可能莉迪亚不会死。

这本书估计读第二遍第三遍,有些层次才会真的明白。

总之,人活着不能为了别人而活,要为自己过,总是满足别人的期待,就会活成别人,而迷失自己,最终掉进深渊,无法自拔。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