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_3500字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3500字
相信简单的力量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更新的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对我们的学习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遗憾的是,心理学家的研究却给了我们相反的结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1小时后,记忆量降为44.2%;1天后,记忆量降为33.7%;6天后,记忆量仅存25.4%,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幸运的是,我们同样可以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应对。有的时候,简单到只需要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一元化笔记读书法。这套方法不但超级实用,而且超级简单,但其创造者却并不简单。奥野宣之,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累计销量超过50万册。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进行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显而易见,奥野宣之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和工作,然而不一样的是,他通过笔记本这样一个简单的工具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从而事业也更加成功。
那么,就让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他所创造的这套实用、高效却又简单的笔记读书法。一言以概之就是:用一个普通的笔记本将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重读这五个步骤全部囊括其中。
1.选书。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而选书,就是这一途径的起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平常是怎么选书的呢?书名、作者、广告、包装、畅销?这些随便选的书无疑会削弱我们读书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正因如此,我们读完这本书的可能性也是极低的。所以,奥野宣之认为,我们应通过记录掌握选书的主动权。而主动权的掌握只要一个简单的方法-“随想笔记”。跟书有关的信息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里,看电视、跟朋友聊天、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都可以随时记录。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只要按照时间顺序将它们排列在笔记本上就够了。我们还可以将报纸上的书籍广告和书评、书店里分发的传单、新书里夹着的出版清单和杂志上刊登的书籍推荐专栏等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中,稍加整理,就会形成一份想读的“购书清单。”
2.购书。这就简单了,要么去实体店,要么网上购买。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我们都不会漫无目的地浏览,而是更有针对性的从“购书清单”中购买。这就避免了被书的腰封和广告吸引,一时冲动买下不一定会读的书,在这之前,我们还可以再进行一次确认,这本书是否“一定要买”。经过沉着冷静的自主思考,主动地选择图书,这样更能在读书时获得满足感。通过做“随想笔记”、“ 购书清单”这样的事前准备,我们就可以在选书、购书时彻彻底底的掌握主动权。从而为后面的“读书”、“记录”、“重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读书。显然,这是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的应对前文所提的“遗忘曲线”,做读书笔记是必要的。相信大家也知道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只是难以坚持。对此,奥野宣之给了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从一句话开始。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反过来说,如果有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那就干脆丢掉。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从这一点来看,写在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可以只是一句话。为此,我们只需要关注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就可以了。正因为写得这样简单,就更容易坚持下去,而“能坚持下去”又是做好笔记、参考笔记,进而活用笔记的前提。
4.记录。这一步很有意思,也很简单。一边通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重读时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再读时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普通直线表示重要,波浪线表示非常重要,圆圈表示专有名词、关键词、关键句。做好标记后,可以暂时把书堆放在桌子上,准备有空的时候做读书笔记。大家可能觉得很麻烦,其实不然。因为我们这几个步骤不是一次完成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分次完成。换句话说,通读、重读、再读与标记是分别进行的,可以跨越很长的时间,也可以同时读几本书,只要都按相同的步骤进行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做读书笔记的时间还要靠后,这时我们要做的笔记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在这之前我们不但进行了重重筛选,而且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记下的自然是书中的精华。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奥野宣之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是日本的一道特色料理,以金枪鱼、葱段为材料烹制的火锅,其中葱段属于配菜而非调料。落实到笔记上就是“摘抄 评论”,将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完整的摘抄下来,并用“○”表示;将自己对摘抄部分的感想记录下来,并用“”表示。这时,这道属于自己的特色读书笔记就完成了,不但保留了原书原貌,还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并且标记清楚,为日后的重读和活用做好了准备。
5.重读。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已经成为一次成功的体验,而重读就是把这次读书体验利用起来,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以达到活用的效果。对此我们可以简单的进行,比如“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重读笔记不需要花费大段的时间,只需要花几十秒就可以全面浏览了,同样是重读,这可比重读一遍原书要简单多了。而且每重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都是加深理解、开放新视野的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想要简单回顾时,重读笔记就可以了;想回忆起更多时,可以参考书中的重点段落;想从头开始看起时,可以重读原书。而这些重点段落已经通过折角、标记、摘抄做到了,多简单实用啊!
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需要五个步骤:选书、购书、读书、记录与重读。而这些统统是记在一个笔记本上的,这样不会显得很乱,没有章法吗?恰恰相反,这正是奥野宣之的高明之处,他将其称之为“信息一元化”。打个比方,如果同时使用三四个钱包,不管多认真整理,也有可能会想不起到底哪个钱包里放着医保卡。那么相反,如果只有一个钱包,完全不去整理,把收据、会员卡等全都塞进去会怎样呢?只要把钱包里的东西倒在桌子上一样一样地查看,就一定能找到医保卡。多简单实用啊?以前我有好几个笔记本,有记日记的、有记读书笔记的、有记专业知识的、还有记工作日程的,有时因为找不到专门的笔记本而想着“等一下找到再记”,结果是每一本都在记,每一本都记不完,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那就是没有。”多么简单、多么有力量啊!
读书笔记可以简单的从一个笔记本开始、从一句话开始。同样的,读书也可以从简单的开始,在我们读古典名著或内容较难的书籍时,完全可以从漫画版、解说版、图解版、精编版开始,因为欲速则不达,其实读三本好懂的书比读一本难懂的书要简单得多。这又会燃起我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而不至于从一开始就被迫放弃,最后一无所获。
随着我们读书量的增加,有一种情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那就是:同类型的书不同的观点。以前,我会把书都找出来重读,再归纳总结。但现在不用了,因为重读“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就可以做到了,在回忆起当时的所感所悟时,又可以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再加工,就像让几本书互相争论,最后由我自己来做评判。不但能更新知识,更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这大概就是奥野宣之所称的“读书笔记是一剂解忧药”的原因吧!
我们有理由相信:奥野宣之创造的不只是一种读书笔记的方法论,更是一种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催化剂。
这种方法简单到,我们可以随时开始,易于坚持。那就让我们先从读书笔记开始吧,就像我们上小学时,每做一次广播体操,就可以在卡片上盖一个印章那样,让我们的读书笔记都罗列上红色的印章,让我们相信简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