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围城》读后感_2300字

2019-09-20 17:47:47 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2300字

钱老在开篇里说他锱铢积累的写完,文后杨绛说她锱铢积累的看完。那么我是不是要说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完的。锱铢积累的读完。

我真的算是一字一字的看完的。初看时我还觉得有点像张爱玲的红白玫瑰,有点爱玲的风格。读完后觉得自己真的是知识浅薄。

我最喜欢里面的唐晓芙,觉得俏皮灵动。钱老这本书写的很好,我看很多考古的义正严辞的说钱老就是方鸿渐的真人版。而先生却不是唐晓芙。其实对于这个,我觉得个人想法不一。写书的肯定有自己的影子那是正常,但是是不是对不对多不多也就无所谓了,喜欢不就好了。

初读围城,说实在的,我并不是能读的太懂亦或是太透。以后有机会,肯定是要再看再读的。但我确实很欣赏钱老的文笔,就那种一点讽刺一点幽默一点若有似无的点很戳我。文笔也是真的好。因为我只看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所以对比之下,当然也没必要对比。我就觉得钱老文字的笔锋,是我更喜欢的那种,当然我没有读太懂。就比如,我以为之后唐晓芙会再度偶遇方鸿渐或反之,就如佟振保偶遇王娇蕊样.... 方鸿渐怎么会跟了孙柔嘉?苏文纨竟然最后跟了那个大肚子,而赵辛楣也是随便娶了个夫人。但妙的是,他的每个人物细节都很饱满,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有。比如方鸿渐的怯懦;鲍小姐的轻佻;唐晓芙的娇俏;孙柔嘉的工于心计;苏文纨的孤芳自赏;赵辛楣的风趣幽默与义气... 还有和方鸿渐同行以及大学里的人,譬如李梅亭的虚伪与自私,高松年的处事圆滑,韩学愈的假模假样,同样都是假博士文凭,却故作镇定安然地拿着钱,说着慌,脸不红心不跳... 由此,可看出钱老的文笔之厉害,配角都栩栩如生,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拿捏的很到位...

挺喜欢这本书的,最喜欢的估计就是在去大学的路上了,赵辛楣回答方鸿渐的那句,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一下子点明了这个人... 还有对环境的描写也很厉害...

他们上了船,天就微雨。时而一点两点,像不是头顶这方天下的,到定睛细看,又没有了。一会儿,雨点密起来,可是还不像下雨,只仿佛许多小水珠在半空里顽皮,滚着跳着,顽皮得够了,然后趁势落地。
雨跟着来了,清凉畅快,不比上午的雨只仿佛天空郁热出来的汗。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列,我挤了你,你拚上我,合成整块的冷水,没头没脑浇下来。
他先出宿舍到厕所去,宿舍楼上楼下都睡得静悄悄的,脚步就像践踏在这些睡人的梦上,钉铁跟的皮鞋太重,会踏碎几个脆薄的梦。门外地上全是霜。竹叶所剩无几,而冷风偶然一阵,依旧为了吹几片小叶子使那么大的傻劲。虽然没有月亮,几株梧桐树的秃枝骨鲠地清晰。只有厕所前面挂的一盏植物油灯,光色昏浊,是清爽的冬夜上一点垢腻。

我就很喜欢。

但因为的确有不懂之处,有待以后再来读起...


句: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苏小姐道:“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那天是旧历四月十五,暮春早夏的月亮原是情人的月亮,不比秋冬是诗人的月色,何况月亮团圆,鸿渐恨不能去看唐小姐。
想着两句话:“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不知是旧句,还是自己这时候的灵感。
他所说的“让她三分”,不是“三分流水七分尘”的“三分”,而是“天下只有三分月色”的“三分”。
“这就是生离死别比百年团聚好的地方,它能使人不老。不但鬼不会长大,不见了好久的朋友,在我们心目里,还是当年的丰采,尽管我们自己已经老了——喂,辛楣。”
好像个进口,背后藏着深宫大厦,引得人进去了,原来什么没有,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撇下一切希望罢,你们这些进来的人!”
辛楣道:“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且慢,你听我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她听说女人恋爱经验愈多,对男人的魔力愈大;又听说男人只肯娶一颗心还是童贞纯洁的女人。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这样一个结局,不知道柔嘉和鸿渐如何了,但就如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完围城,才知道,说城里的人想进来城外的人想出去的那个城,更多的是方鸿渐自己建造起来的... 也是始于他的性格... 也是告诉我们,直面认识自己面对事情,毕竟人生只有一次,不能推翻重来...


最后的最后关于你们对钱老的人物真实性的猜测,钱老答:“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先生答:《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我所记的却全是事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