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_1000字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1000字
一、每个七岁的小孩都该拥有一位超级英雄。
罗辑思维有一期节目《父亲悖论》里讲到过,“父亲”这个身份包括了五个成分,分别是:供养、护佑、规训、传道、胜利。
五条标准,其实割裂成了两部分。前三条,和妈妈承担的责任类似,其实指的是要当“好妈妈式的爸爸”。而后两条,就是传道和胜利功能,也就是我们希望的那种“坚强、胜利的父亲”。
我想,“坚强、胜利”这样的品质是孩子所崇拜的吧,就像崇拜一个英雄。
这本书中,扮演“超级英雄”角色的是外婆。人们都爱她,唯独她自己的女儿恨她,这也是因为“英雄”心中总会先考虑多数人,所以无法兼顾做一个“好妈妈”。
二、说回这本书,我给的评价很高,主要有两点原因:
1. 语言风格像极了J.K.罗琳,字里行间透露出无厘头的幽默感,充满了魔力。人物刻画也因此有血有肉,充满个性。书中对于哈利波特也是如数家珍,当然还有漫威系列……
2. 以爱莎这个聪明孩童为主角,然后以纯洁天真的口吻道出许多哲理。不禁令人联想起圣埃克絮佩里的神作《小王子》——这两本书都要以孩童般的感觉去阅读,才解其中风味。
以上两个特点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一种独特的体验。最后,随便摘录几句:
只因为爱莎这个七岁小孩没有表现得特别蠢,就好像她有什么精神问题,或是在故意卖弄。
这些会议显然非常无聊。首先,每个人会就上一次会议时争论的东西再吵一遍,然后大家查看各自的日程,就下一次会议何时召开争执一番,之后会议就结束了。
老师们错了,爱莎没有注意力问题。她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正确的事情上。外婆说,脑子迟钝的人总是说脑子灵敏的人有注意力问题。“蠢货们不明白,在他们想清楚一件事之前,聪明人早就想明白并开始想下一件事了。所以蠢货总是感到害怕,有攻击性。没有什么比一个聪明姑娘更让他们害怕的了。”
我好久都没有过这么棒的阅读体验了。长大后,几乎很少会有。童年的时候所有事情都呈现最好的模样,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生命真正的陷阱在于几乎没有人是彻头彻尾的混蛋,也几乎没有人从未做过混蛋事。生命的难处就在于尽可能多地待在“不是混蛋”这一侧。
“人希望被爱,”布里特-玛丽引用道,“若没有,那么被崇拜,没有被崇拜,那么被畏惧,没有被畏惧,那么被仇恨和蔑视。人想给他人注入某种感情。灵魂害怕真空,不顾一切代价,它向往接触。”
马塞尔合手,难过并快乐地点点头,就好像吃了一个很大的冰激凌但同时意识到已经吃完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