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_900字
《巨人的陨落(全集)》读后感900字
\\平均三个通宵读完“的封面很有效果,驱使目光,由下而上看到书的正名:《巨人的陨落》,按照对象形文字的猜想方法,“金刚”便在脑海中浮出。2周的阅读,“金刚”已默默下潜,一条条由故事构成的素描线,勾勒出巨幅的画面,而自己,则在填“色”。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讲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虚构与真实的人物,依附在确有发生的历史事件上,从另一个视角再现那个时代:萨那热窝事件、索姆河战役、十月革命、凡尔赛条约、战后德国的经济萧条等。历史若真是镜子,想问,刺杀大公的刺客有想到随后会发生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吗?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以计数的弹坑,上百万战士就此消逝,他们是为了那个叫“国家”的巨人吗?沙俄皇族会在另一个世界怒视着布尔什维克吗?协约国认为均衡的条约是啤酒馆革命的导火索吗?
几个虚构的家族故事诠释了1911年到1924年间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工人还是资本家,他们都在努力、在争取、在维护、在抗争、在妥协,立场的不同恰好展现了人性本身,如同书的简介,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认清了生活真像,但仍然热爱生活!
真实的历史舞台上演着国与国的博弈、党与党的较量、阶级与阶级的交互,略离远一些观看,以为是人类在政治体系上的探索,融入进去,又像是不同的故事剧本,区别仅是故事的讲演者在发生着变化。有一种观点:“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且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得煞有其事。”再想起来,无所谓哪一种社会体制,开始之前,都是因为听故事的人“爱上”了讲故事的人吧
读起来像历史,仍是小说,曾想划条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却又归纳乏力,直至读到最后:“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如果我发现有某种原因让某种场景不可能真正发生,或不可能说出某些话——例如某个人物当时处在另一个国家,我便将其略去。”这就是作者预设好的那条线。
最终也没在书中找到“巨人”,想想,可能是那个时代“陨落”的太多。
----zlei2008ni 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