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黄金时代》读后感_1400字

2019-09-23 08:33:29 读后感

《黄金时代》读后感1400字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去世
45岁,是他创作力最好的年华
今天是他逝世二十一周年忌辰
尽管王小波大概不喜欢这种无趣的纪念
但每逢这天,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怀念起他
这个生前寂寞,死后嘈杂热闹的天才作家
为那颗自由的灵魂
为那些恣意而不羁的非凡文字
过早陨落的天才,他是“崇尚理性”的“自由主义分子”,被称做“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
他当过知青、干过工人,留过学,穷游欧洲,在人大当过讲师,最终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
他中西合璧,文理兼通,他写小说,写杂文,写剧本,他荒诞不经又严肃无比。
他笔下有大量的性,心里有很纯的爱。
他就是这样的王小波。
王小波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近半个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时至今日,还代表着一种这个时代所缺乏的精神。
他把人生浓缩为\\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他既不卑也不亢,既不上进,也不落后;既不玩世不恭,也不道貌岸然;既不追求阳春白雪,也不追求下里巴人。
相比于那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谬时代,他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
“你好哇,李银河。”这是每封信的开头,“你好哇”也成了王小波标志性的情书体。一个“哇”字,全是真诚、热情和憨傻。爱让人变傻,让一个写出时代三部曲和各种黄暴文的大作家变成了清纯少男。
王小波,明明一个自认为不浪漫,声称讨厌肉麻、鄙视肉麻的人,却用一封封情书信重新定义了“肉麻”这个词:那些情话明明杀伤力 max ,肉麻到咬手绢,肉麻到拧大腿,肉麻到让人看穿他那张丑脸下粉红色的小心心。
“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
▲ 王小波与李银河在美国匹兹堡大学
“做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不敢怨恨你,就是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不怨恨。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我发觉我是一个坏小子,你爸爸说得一点也不错。可是我现在不坏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
“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心里还有很多感情的波澜,你要,就像波涛上的一只白帆船。波涛下面是个谜,这个谜就是女性。我很爱这些,不管你是哭是笑,我全喜欢你。”
坦率的爱慕,直白的表达,比那些浪漫之词动人,比那些海誓山盟真实,比那些酥麻情诗靠谱。从他们的来信里能看出来,最初李银河心里是有很多顾虑和波澜的,而都被王小波耐心地一一化解了,他明确地告诉李银河,无论你什么样子我都爱你。这才是对女人最高级的表白。在直男癌泛滥的文学界,王小波是难得的一股清流,他思想前卫,尊重女性,尊重爱情,他和李银河把对方当成自己,没有隐瞒矫情,活的轻松自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