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没有十年》读后感_3500字
《二十几岁,没有十年》读后感3500字
我是因为《二十几岁,没有十年》这篇文章关注的晴悦小姐姐。我承认这个题目朴实中透着光芒,立刻就吸引了我,引发我的思考:为什么说二十几岁,没有十年?
我们都曾经以为二十几岁是很长很长的,长到好像永远都不会过去一样。或者说,至少二十几岁,和我们生命中任何一个十年一样,至少它有整整十年。而十年,在年轻的我们看来,是一段特别长的日子。
我曾经的想法就是这样,至少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觉得青春是很长的,长到好像每天都要和同学嬉戏打闹,晚自习在教室边聊天边防着班主任会从后门突袭;长到好像亲人永远会陪我们成长,养的小金鱼会一直在鱼缸里等我们投食。那个时候,两三年就像一辈子一样久。
但是实际上,我们会长大,不再盼着过年,再也没有学可上,每天会带着面具生活,为了某些东西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最糟糕的是,你会发现,你的家人会老去,但是你没有足够的能力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有你的同窗散落各地,你的朋友会各奔东西……常听人说“中年危机”,什么时候你也开始经历“青年危机”了。
时间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一整天怎么也过不完,一个月像漫长的一年。后来慢慢发现,以前你错认为时间是一只懒懒散散不肯动的树袋熊,如今才恍然大悟其实时间是一匹被抽了一鞭子的汗血宝马,怎么追都追不上,一溜烟儿,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二十几岁就好像只有三年。一年在大学里无所事事,睡着懒觉逃着课,第二年在茫然惊醒中海投简历,租房子赶地铁,第三年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待在不喜欢的城市,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下发现都该成家了呢,然后浑浑噩噩,竟然就要三十岁了。
既然已经知道青春的可贵,时间的不可追,那么剩下的就唯有努力了。
经过了那段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试的日子,才知道之前的时间是如何被浪费,而回过头看那些我们纠结的愁,其实是那么浮浅。
要说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除了每个人每天都有二十四个小时之外,我再想不到别的选项。相同的时间,有些人可以利用时间来创造巨大价值,甚至改变世界;有些人却过得糊里糊涂,当到夜晚的时候才感叹:什么都没做,一天就完了。
关键点在于,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每天都会列出轻重缓急的事项,对着急的事情有效处理,并且会利用小块儿的的时间学习、阅读或者一切自己的想要做的事情。
前年有一篇燃爆了的文章被我关注的不少订阅号转推。讲的是一个有五个孩子、职业是医生的日本女性——吉田穗波,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挤出时间考上哈佛的故事。文中她说:“如果要等到有时间再去实现,那岂不是很容易一辈子都没机会了?”
有多少事是因为想等一个合适的时间去做结果后来就没有下文了?有多少人是想读一本书,但是因为最近很忙,等忙完了这段就去看,结果事情一件接一件,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多少人想考一个证,在倒计时剩下一百零几天的时候一边看着电视剧一边告诉自己等一百天我就开始学习,结果也不知道怎的时间一晃就到了考前一个月,最后因为时间来不及就放弃复习了。
上面这些都是我曾经的经历,因为没有时间观念我挨过无数骂,错过了无数机会。可是,你甘愿把世界拱手让给那些不如你的人们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利用你的时间,每天做好时间管理,可以把没十五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当做一个单位,见缝插针利用时间提升自己,想到的事情就立马去做。
时间很奇特,越忙才越做成了很多事儿。就像吉田穗波的书名——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办到了。
2.不带功利心的读书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读书太少。”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之后,还有多少人能安安静静的坐下来读一本书,安度一整个下午?大多数人只在各大社交软件上进行阅读,碎片阅读给予我们的是知识大多是支离破碎,微博和朋友圈也被迫我们接收了太多的垃圾信息,更有甚者,一些人对网络信息全盘接受,在真假难辨的新闻中迷失自我。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书读的太少,三观太脆弱。我特别庆幸一件事,就是我从小就非常爱读书,书架里塞满了书,还有许多放不下的书,同时我还特别喜欢买书,买回来放着哪怕还没有看都会满心欢喜。
更令我开心的是,我在微信读书里结识了一大批跟我一样,热爱读书的书友,每次看到大家精彩的书评具有真知灼见的读书笔记,都是非常享受的事情。并且在这里,看到大家读书时间那么长,还写出那么多好的书评,对自己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多读书,不带功利性的去读,从书中得来的,终究会增加你生命的长度。
机会永远眷顾着那些拥有的多、见识的多,能够撬动更大机会的人。而这些人,血从未冷却。
追求稳定没有错,但是你还记得年轻时候的梦想吗?多少人的梦想在二十岁就已经死了,从刚毕业时剑指四方到后来畏畏缩缩安于现状。也许你舍不得你手中的铁饭碗,但是你就能保证它一直是铁饭碗吗?时代瞬息万变,你要做的是不断努力,修炼好一身武艺,把自己打造成自己的铁饭碗。
终于明白,躺在舒适区,是没有未来的,并且人不能对抗这个时代,追求绝对的稳定没有意义,更何况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到底有多难?有多少人怕在体制里温水煮青蛙却不舍的放下铁饭碗,然后拍拍肩膀告诉自己不知道多少人想进来?有多少人厌恶自己平淡无奇的生活,然后安慰自己说难道不是百分之八十都是普通人吗?其实最可怕的不是稳定亦或者平淡,最可怕的是你沸腾的心不再滚烫了。
“我们的人生,终究需要一个落幕。想到还有那么多壮志凌云未酬,就万万不敢自私地贪恋温暖。”
答应我,好好修炼自己,并且告诉自己:任何时候都是我人生中的黄金时期,现在做梦并且实现梦想都不晚。
年轻就是相信巅峰还远没有来,无论你是二十岁,三十岁,还是八十岁。
4.女孩儿当自强
在求学生涯中,班里的班干部几乎都是女生,学习名列前茅的也都是女生。但是到了毕业以后,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女生好像慢慢没有男生“混”的好了。抛开招聘中对女性的一些歧视来说,女生渐渐不如男生?我觉得,这是女孩儿们故意的!
从小到大,父母说、媒体说,女孩儿们从各种各样的渠道里听来无数句“因为你是女孩儿,所以你应该……”的话,刚开始不以为然,但是身处这样一个大染缸中,多多少少会认为女生在各方面不如男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男女之间的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然后,姑娘从小觉得凭什么不如男生,从小觉得要拼命向前跑,从小觉得自己一定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这样的心气儿,一点点,全没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然后,青春就永远停留在她们自己说服了自己的那一刻。
然后,姑娘们就开始枯萎了。
女孩儿们,千万别妥协,咱们的能力真的超乎自己的想象。知识储备不比男生差,并且细心、做事仔细,凭什么我们就要接受自己不如男生的观念?
那个时候,我再次确定,即使道路艰险,即使有太多,女生只要轻轻松松就好了的声音在耳边,我依然相信,她们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未来。
试想一下,中年时候的你,是想实现财务自由和人生价值,保持良好的形体,生活充实,宠辱不惊。还是在想拿着微薄的收入,身材发福,聊着你认识的谁又换了车谁又离婚了谁的孩子又怎么了的话题?
那些穿金戴银的中年阿姨们,从30岁往后的人生就是在重复同一天的生活,就是唠着家长里短几十年,那么固化下来的味道,形成的气质,确实能聊的,除了儿女就是过往。
那么,那些能谈论时局、谈论事业、谈论南极的极少数阿姨呢?
她们的事业、眼界、格局都在天地之间,她们可以和你聊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和机会,聊社会格局的变化和意义,聊硅谷最新的技术创新,也能谈一谈意大利的歌剧,说一说加拉帕戈斯的乌龟,想念一下南极的企鹅。
因为她们周围的空气是新鲜的,是流动的,风吹一吹,她们的裙摆飘扬起来,是她们人生的样子。
我相信这些阿姨最初是一样的女孩儿,最后因为对自己的要求不同,所以在未来的路上也就慢慢不同了。
这本书给我的感悟特别多,远不止前面所写的这些。也因为我最近在努力准备一个考试,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无数正能量:我想变得更好,我想实现我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
在未来,我吸取我之前二十余年的经验教训,比如说:做事儿不要贪多,不聪明就努力做好一个之后再开始下一个。每一步都走的踏实,这样,今后所有成绩就会变得有迹可循。不要一山望着一山高,到头来只顾着眼高,却忘记了自己的手低。
我相信,努力过好每一天,慢慢养丰羽翼,未来总有一天,你也能搏击长空,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