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_700字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700字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之前,我给曾老的标签是:湘军创始人、洋务运动主办者、曾国藩家书,读完这本书,我要给他再加几个新的标签:克己修身、知人善用、另类“清官”、别样“笨拙”。
印象最深刻的是曾老在日记中给自己立了日课,每天都要早起,写大字一百,温习经书,阅读史籍,还要写诗作文,并常常通过日记自省。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这种超强自制力可敬可叹可学。
曾老用人,坚持立人、达人的原则,绝不因自己用着顺手就把这个人压在自己手下,不使其升迁。他的部下几乎都经过他的举荐,包括左宗棠李鸿章在内,其中有二十六人成为督抚、尚书。
在金钱观上,曾老认为奢侈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子孙的发展,不要给子孙们留什么遗产:收积银钱货物,固无益于子孙,即收积书籍字画,亦未必不为子孙之累。他把悉数家产用于建设军队厚抚下属,支持地方慈善事业,帮助朋友,他身后积蓄不过两万两,负责了自己的丧葬,不留遗产给子女。古往今来能做到这点的家长寥寥无几。
曾老的人生哲学也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读书科举不懂技巧,靠的完全是“笨劲”,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这种笨拙连小偷都忍不了叫到:“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正是因为“笨拙”,他比别人更虚心,更努力,遇到问题从正反两方面着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
晚年,曾老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时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