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_1300字

2019-09-11 02:25:32 读后感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1300字

因为晓书馆推送的一篇文章,自我是一个深渊,它如此庞大,爱情不可填补。所以邂逅了刘瑜的这本书《观念的水位》

文中说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说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于是爱情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大量地生产出来。说到底一个人要改变自己太难,改变别人更难,剩下的容易改变的只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在一起,分手,和好,再分手,第三者,第四者……啊,枝繁叶茂的爱情,让一个可忽略可被替代可被抹去而不被察觉的存在,看上去几乎像是生活。

只是像而已吧,说到底,是生活的无力感让我们在一种关系中找寻自我存在的价值。这是继《最后一颗子弹》后,第二本阅读她的书,她的文字随意却很深刻,简单也值得思考。


因为这本书,相遇了《朗读者》,1959年,15岁的少年迈克,站在一个乡村教堂的门口,注视着36岁的女人汉娜,她独自坐在听众席上,听着儿童唱诗班的歌声,为歌声的美妙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他觉得她太美了,那些儿童的歌声太美了,那天下午的阳光太美了,在他的本子上,记录下了那一刻对她诉说的情话,他如此爱她,而他此后的一生都成了这份短暂念想里的囚徒。

这是电影《朗读者》里的一个镜头,串联整部影片是让人觉得揪心和忧伤的。竟让我找不到适当的言语去表达,抛开历史的巨轮无法改变,以及她们作为当时大环境下的替罪羊不谈,我很想说无知者无畏,汉娜因为是文盲而无知,以致于别人羞于承认自己做过这样的错事而试图逃避法律的制裁时,她表现的既诚实又有些无辜。如她所提问的一般,如果你是我该怎么做?是不去申请这份工作?她是一个纳粹,但她也只是一个士兵,一个体制里面只能服从而无法改变结果的运转机器而已,她只是想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而没有想为什么的大多数人而已。

但她又小心翼翼,维护着她那可怜的自尊心,维护着她那不值一提的小秘密,和看影片的人一样,我也想问她,难道承认自己是个文盲比承认自己是个罪犯更需要勇气吗?原因,只能是,她并不明白这个罪犯的可耻性。

我可以理解杰克无法把那个听故事与人物同悲喜,听歌会感动的热泪盈眶的女人,与眼前的纳粹联系到一起,他无法接受。我试着理解一个内心热爱文字与诗歌的女人做一个纳粹,视生命如粪土,或许他们眼里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此时此刻,不同的环境,需要做不同的事情,别忘了希特勒也曾一边坐在瓦格纳的歌剧中热泪盈眶一边把600万犹太人送往集中营。或许我们试着理解,理解生而为人都会存在的善意和兽性。

汉娜的结局算悲惨吗?可能不算,自杀很符合她的性格吧,她那让人琢磨不透的坚持,一如当初宁愿牢底坐穿也不愿承认自己不会书写的样子。

影片的结尾,杰克去接汉娜出狱时,带了一束花,电影出现第一束花时是他们相识后的再相见,而最后一束花,是重逢后的再也不见……


我不想把这个影片的梗概写下来,也不想谈及太多有关爱情的那部分,我想更多的是超越爱情。我不想让有些凌乱的文字影响到其他人的观影体验,只是想写一些感受,并推荐给你们一部很棒的电影。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