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后感_1000字
《老残游记》读后感1000字
形容一件事物,高明到极致的词语,老祖宗造了几个,有一个是登峰造极、另一个是返璞归真。你可以说王勃《滕王阁序》里,辞藻清奇华丽,直至“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私以为,不若苏轼笔下“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来的自然闲适、运斤成风,几至返璞归真。
《老残游记》一书,抛却那层老生常谈的谴责意味。我更欣赏的是刘铁云做书时的达练和洒脱,那份返璞归真的性情。
绝大多数通俗小说都诞生在一种潜意识的桎梏里。志怪小说必然狐妖作乱,武侠小说得有杀父之仇,情爱小说得你侬我侬,说教小说得因果报应。一本书你翻过前几页,整本书的格局就大概框定了,八九不离十,读者呢,依据自己的口味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故事,也好。
而《老残游记》从开篇的那个梦开始。刘铁云也好、老残也罢、还是续篇里的鸿都百炼生。透过文字,我看到的是一个梗着脖子,说“都别逼逼,听我说”的讲故事的人。所以在这本书里面,你要忘记所有之前读其他类小说的阅读体验,找一个闲静的时间,细细的去品味。
如此,忽而是述景描情的文艺小品,忽而是画押断案的侦探小说,忽而是男欢女爱的言情小段,忽而是求仙问道的隐世格言,忽而又离奇精怪的怪力神话,忽而又仗义行侠的江湖别情~~一个摇头晃脑的说书人,每天都有新鲜的段子,言语又朴素之外颇有心力,这是本书最称道的地方。
而且,书的清奇还在于,沉浸其中,经常会有虚惊一场,恍然大悟的感觉。当你看到老残在墙上题字一节,想着完蛋,要有官司了;看到子平进山遇虎一节,想着完蛋,信送不到了;看到房屋忽然起火一节,想着完蛋,翠环赎不了了。结果这些起伏都被一笔带过,没有别书中的跌宕离奇,但又自成一派,于娓娓细语之中,讲述世界最浅显、本真的东西。这些,真正与苏轼那句“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相照呼应,异曲同工。
唯一的遗憾就是,刘铁云先生铺就的格局太大,前面小说里面挖的坑太多,填不过来,只得弃坑而去,只留下正书20回,续篇9回。
可以说成也文章格局清奇,败也文章格局清奇。倒也应了“老残”这个题眼,残破的书章可能会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仅有的30来回书,是铁云先生百年前的设的疑局,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