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十日谈》读后感_900字

2019-08-11 21:52:28 读后感

《十日谈》读后感900字

我想我们很多人看完这本书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失望。作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的《神曲》齐名的著作,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具有极强的文学性。或许是译者的简略遮蔽了一部分它的文学审美感,比方说什么“养狗千日,用狗一时”、频繁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等等会让人有出戏的感觉。更不必说这些荒诞不经的故事。

我在阅读的时候总喜欢点开看一下书友留下的想法,也因此结交了一些很有想法的书友。我看到有一些评论,认为书里的故事太过幼稚单薄,甚至三观不正,鼓励出轨等等。我们潜意识的想法是名著要有恢宏瑰丽的文字,要具备让人沉迷的深层线索,还要具备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流传。在我看来《十日谈》的魅力正在于它的大胆、辛辣、对社会真实黑暗滑稽的洞若观火,以及闪耀在文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如果我们能抛开如今“文明社会”道德伦理的条条框框,像带着最干净的眼睛一样去看这些故事,我想我们才能看到薄伽丘的用心。

我特意查了一下文中多次提到的佛罗伦萨这个地方。在十三世纪时,因羊毛和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它成为当时意大利重要的城市。那时佛罗伦萨的政治权力由各行会控制,1282年建立起共和国,国家的权力转移到最有权势的贵族手中。《十日谈》正是大胆的揭露着此时教堂教会对人性的压迫,社会的虚伪僵化。如文中的修女及其院长那一节,披着圣洁外衣的他们心照不宣的做着自己口中宣扬的灭人欲的事,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我记得关于《红楼梦》,鲁迅先生曾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留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关于《十日谈》也同样如此。如果眼睛紧紧盯着男女之情,那么这本书可以说是读来可谓是味同嚼蜡,有点小儿梦呓之感。但如果我们能从人文自由的角度去看,故事越“假”,反讽其实也就越深。固然,《十日谈》的文学性没有能够达到人们的预期,但放眼整个时代,能够做为人发声的第一人,是需要怎样的魄力和眼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