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_900字

2019-09-03 21:02:48 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900字

看了这本书还是无法彻底治愈自己的“拖延症“,不过没有以前那么自责、抓耳挠腮了,可能是看了这本书后,对拖延有了一些比较清醒的认知吧,有些拖延简直就是与生俱来……不过还是有很多科学的战拖方法与小技巧来应对,不用担心。读这本书也搞清楚了自己现阶段拖延的原因、拖延的领域、常用的拖延借口,接下来就是好好治疗了。
大脑其实无法同时胜任多个任务(每次转移注意力的时间大概只有0.7秒),如果过那么一分钟就刷刷手机、看个朋友圈动态、收收邮件,肯定无法正真集中注意力做事儿。
一个小技巧,尝试在非常短的一小段时间内为自己的目标做一点点事儿。比如每次花15分钟的时间往前迈一步,或者10分钟、5分钟,最最重要的是去做!制作一些适合自己的小便签进行视觉提示,放在自己一眼能看到的地方,提示鼓励自己先坚持做几分钟正事儿。太过沉迷网络的无法自拔的朋友,可以在做正事儿的时候试试关掉网络。
PS:如果忙的飞起来,哪儿有那么多时候沉迷网络呀。也不能瞎忙,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执行计划。
1、拖延者的信条(和完美主义有很大关系)。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我必须避开挑战。
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
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
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2、从拖延信条中解放出来(去做、去行动)
万事无完美。
努力尝试是一件好事儿,而不是愚蠢或软弱的表现。
失败并不危险。失败是正常的,这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真正的失败是不敢去经历。
每个人都有局限,包括我自己。
如果那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那么为它犯错也是值得的。
挑战有助于我的成长。
我有成功的权利,我也能应对别人对此的反应。
如果这一次没有做好,下一次我还有机会。
遵守别人的规则去做事并不代表我一点权利也没有。
当我展现出真实的自我,真正喜欢我的人就会跟我坦诚相待。
答案很多,但我需要找到那个最符合我感觉的答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