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后感400字(3)篇

米哈里这本书中有三个核心词:
一是幸福;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二是最优体验,他称之为心流;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是精神熵。
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都是熵增加的过程。
负熵就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
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也可称之为“精神熵”(psychic entropy),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状况若持续过久,对自我将造成严重的损害,使自我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在他看来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他称之为“心流”。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它的特征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摘抄:
1、人生目标的获得不能抄袭,没有捷径。
2、米哈里说:“开始时靠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到后来却变成靠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登上山顶之所以重要,只因它证明了我们爬过山,爬山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目标。”
3、惊艳不一定只发生在一见钟情,也可能是在蓦然回首。
4、那样的人生意义,就像一块冰。它也晶莹剔透,也结构稳定,但它经不起考验。在火热的浪潮来临时,它的熵值会飙升,变成水,甚至变成水蒸气,随风飘荡,分崩离析。
我希望我的人生意义能像金刚石一样,在烈火的反复淬炼中脱胎换骨,变成这个世界所知道的最硬的结构。火对于熵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它会使熵值升高。但是,它也带来能量。你是任由外界那纷杂的人、事扰乱你的内心,使你的心越来越烦躁,还是吸取火的能量,改变自身的结构,升级为一颗金刚冰?
5、真正能带来满足感的不是苗条或财富,而是肯定自己的人生。
6、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过有个消除危险的方法,就是去学游泳。
7、无所事事的时候,心灵就无法遏制消极念头的来袭。
8、注意力塑造自我,也被自我塑造。
最初,他是无意间发现海底世界之美的,注意力帮助他重塑自我;后来,他刻意去追求海洋生物学的知识,自我就开始塑造注意力。
9、目标一定要先受重视,才能发挥作用。
所有的心流体验也是如此:目标与努力之间有对应关系。开始时靠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到后来却变成靠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后感400字 第(2)篇心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你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往同一个地方使,那些跟任务无关的念头都被完全屏蔽,甚至包括你对世界的意识、对自我的感知,更不用说对别人评价的患得患失、对物质得失的精心计算,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你并不是只有一个念头,你的大脑仍然在高速运转,但是所有这些念头都是非常有规律、有秩序的,就像一支高度有纪律的军队,井井有条地组织了起来,高效率地去完成一个任务。这时候,你的感觉就跟“心流”这个词的英文flow原意一样,心里的念头就像一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但是又井然有序,势不可当但是又能从你心所欲,喷涌而出但是又不会四处洒落,而是汇聚成一条水龙,冲荡开一切泥石沙砾,创造、奋斗、整合,你不需要特意去控制这个过程,但一切又都在你的控制之中。正如契克森米哈赖所总结的,这就是最优体验。”
一个听起来就非常美妙的过程。简单来说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控制意识的指标是能否随心所欲的集中注意力。神经官能症患者普遍无法集中注意力,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到所有不相干的刺激,没有控制任何事物进出意识的能力。
除了集中注意力,设置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人生目标也尤为重要。社会为了使我们实现它的目标,有若干手段:生理需求与基因制约。 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以社会的奖罚为念,而要在社会要求的目标之外,另行设置一套自己的目标。人可以靠信仰、生理驱动或社会普世价值(财富、权力、名望)去追寻幸福,但本书阐述中最接近幸福的状态就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 ,一种由最优体验汇聚而成的掌控感。那么关于幸福的另一重理解,是否也可以是维持一个混乱程度最低、秩序井然的心理状态呢?
除“明确目标”外、任务的“即时反馈”和“匹配难度”原则也很重要。既不能与自己的水平毫无相接可能,又需要具备能不断提升技巧以获得乐趣的空间。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读后感400字 第(3)篇“如果赋予生命意义有特别的方法可循,这方法也似乎简单得不值一提,但因为它经常受到忽视,而且这种情况在今天尤其严重,所以不妨重新拿出来谈谈。这一方法主要是从前几代建立的秩序中汲取经验,找到一个避免自己内心被扰乱的模式。文化会累积大量的知识——或者说有秩序的资讯,可资运用在这方面。伟大的音乐、建筑、艺术、诗歌、戏剧、舞蹈、哲学、宗教,都是以和谐克服混沌的好榜样,任何人都可以仿效。但很多人都忽视它们的存在,只想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命的意义。
这种态度跟要求每一代都要从无到有,凭空创造一套物质文化,并无不同。任何心智正常的人都不会企图重新发明轮子、火、电力,以及其他数百万种现在大家视为理所当然的工具或步骤。相反,我们会从老师、书本、模型中,寻求制造这些东西的资讯,从先人的知识中寻求超越,设法更上一层楼。放弃祖先辛苦累积的教我们如何生活的资讯,或自以为能靠个人的力量,发现一套合适的目标,都是妄自尊大,成功的机会就跟完全不懂物理却试图制造一台电子显微镜一样渺茫。”
首先,这本书的确值得多读两遍,其中的有些内容的确一语中的。
其次,像书中作者一开始就表明的那样,这并不是一本传授速成方法的指南,只是呈现幸福人生的范例和一套理论架构,供个人自我反省和思考领悟。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通过控制心灵活动即产生心流进而得到幸福的过程,而这里所谓的“幸福”也就是这个过程中副产品,一种意识和谐有序的状态,让你在做某事的时候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了你自己本身,仅仅专注于这个活动过程,而所产生的心理最优体验。
最后,便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如何控制意识,如何使意识清明并从中汲取快乐,如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应用到工作生活社交中,如何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是像减肥一样,道理都懂,但很多人都不能实现。这果然是如作者说的那样,只是领航幸福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