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经济学读后感400字(3)篇

- 形象的比喻,讲美国说为最初的那个小岛国。 没有产出,也就没有经济。而美国现在的社会现状——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国内商品大比例需要进口,从中国,日本等一些亚洲出口大国。 而美国本土的产出比例和产出商品数量变得越来越少。 美国有的,似乎仅仅只剩下“美元”了!
- 从最初的自给自足社会,变为现在的多元化现代经济社会,美国成为了进口大国,中国,日本成为了出口大国。 作者提到,如果有一天,中国日本等这些超级出口大国,他们不想再用出口的商品,来换取“美元”这种纸,美国会怎么样?
- 一个国家,只有在他们本国进行大批量出口商品,他们的货币才具有价值,因为他国人员需要永其本国货币进行购买其本国产品。 现如今,美国消费主义横行,消费数额远远超过产出额度,从整个社会整体来讲,只有生产了一块面包,人们才能消费一块面包。 而美国人们正在用“美元”纸,来换取他人生产的“面包”。 与此同时,生产“面包”的人,有时却吃不到“面包”!
- 回到本书中心点——产出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点! 产出的商品变多了,商品总量变大了,商品价格由于边际成本降低了,人们自然而然的想要进行消费,经济也就随之变得越来越好了。重点是我们要产出,增加这个社会产品的总量!
- 最后看一下作者的幻想,书中那个代表美国的小岛,经济崩溃,社会瓦解。 同时,中国和日本的小岛,经过一小段艰苦的时光后(因为美元贬值,好多企业破产),再次创造了一个物产丰富,价格亲民的繁荣社会!
现实生活真的会这样吗? 中国日本反超美国,代替其经济霸主的地位,获得空前的繁荣? 未来,从来不得而知。但很多国人都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的繁华发展。由此,也必有很多人相信,中国的确会越来越好。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400字 第(2)篇中国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才慢慢放开市场,市场与计划共存,且市场化的比率一直上升。所以在看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定是市场经济为主,08年因为次贷危机政府才开始介入经济的,原来我一直都错了。
凯恩斯主义之所以变得那么出名,是因为它较完善的解释了美国战后的大萧条,可它是否真正解释了还是可以怀疑下的,必竟历史上的所在黑天鹅事件在发生后都有合情合理的原因。而且我们要承认经济是有周期的,繁荣,衰败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要尊重,人为的让经济一直保持繁荣是不理性,是会有代价的。
看这本书引发了很多思考:作者说美国国民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才能拯救美国,这是在考验人性啊,就像曾经听过的一个实验,现在可以给小朋友一块糖,如果小朋友可以等二十分钟就可拿到两块糖[嘿哈],延迟满足本来就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做到,所以才难能可贵;希腊危机的爆发会不会是英国想要脱欧的原因,毕竟英国的经济实力及英镑的地位还是挺高的;当然中国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医疗,教育,老龄化,当然政府也在一点点的改变这是看的到的,降低起征点就是不错的一步。
小岛经济学读后感400字 第(3)篇我一直以为是我傻,看了好多名词解释和一些经济学的书,还是搞不明白量化宽松、M2、债务置换等含义,直到遇到这本书……妈蛋,原来是那些倒霉经济学家、作者等要么压根讲不清楚,要么故意不讲清楚……其实,这几年由于对理财和投资的关注实践,经济学里的很多基础概念都是有认知的,但名词太多还是觉得理解很不到位,比如经济紧缩和通货膨胀怎么会同时出现呢,然后很多书哗啦啦讲一堆理由,看完一头雾水,越来越懵逼,简直怀疑自己一个重点大学硕士生工科女的智商[捂脸]看完这本书,以前模糊的、不懂的地方都懂了,全部连起来了……所以,真的不是我傻……n作者讲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故事里主人公们的生活就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推动故事发展的原因也是现实生活发展的动因,在对比中渐渐明白现实经济是如何运转的。作者最绝妙的是讽刺了政治家们做出经济决策的目标,不是为了发展经济,而是为了追求政治权利,让我很多没想明白的事情,瞬间感觉通透了。最后说下故事带给我的启示,一是全世界都在为美元的价值买单,二是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要将货币变成固定资产,三是你不理财你的钱就都被政府偷走了,你理财也只是在阻止政府把你偷光而已,人生艰难啊,原来最大的对手盘是国家[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