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读后感(3)篇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作者看透了世间繁华,隐身退后思考世界。
让我想起那么一句话:世界本来就很安静,浮躁的一直是你的心。
我的心,静下来了。
收集语录。
如果知识占据了不当的位置,美和爱就会混乱。停下这一切,学会聆听,试着沉默,自然的只言片语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如果还不知道做什么就什么也不做,因为不做什么比做得太多好太多。
你做出一个选择,然后为了证明你的选择是对的,你拼尽全力,最后你果然对了。这个逻辑你懂吗?这个逻辑的意思其实是说:这世上没有一个选择是错的,而是要看你做出选择之后做了什么,而已。
人群中你得体而优雅地笑,只露出上下八颗牙齿,有教养的样子安全又正确。你不愿意面对内心的黑洞,面对那些脆弱、孤独和不堪,尽管它们一直存在。飞蛾扑火需要太大的勇气和决绝,你活得小心翼翼,怕犯错,怕跌倒,怕死得难看,怕老无所依。
“你已经习惯了那种假象,假得久了就好像成真的了,但是假的就是假的。”
我知道只有彻底放下的时候,才会获得自由。
读毛姆的书,你可能学不会毛姆的幽默,也不需要像他那样刻薄,但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但是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我活在一个目的里,而不是活在细节里,我不会在乎过程,更在乎的是那个结果。而关于作为一个女人的成长,找到自我的这个部分,好像就没有这样的时候。
开始去思考生命: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像一个行尸走肉一样活着?为了别人给我们的价值观?为了达到别人眼里应该成为的样子?那我们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不断地去挖掘自己内在的好奇心,让自己变得更丰富更圆满。我开始做自己的事情。我认为我要做跟我的身体和心灵完全契合的事情,做我想做的那一部分。我不再去做别人眼中的乖娃娃,我不再去用别人的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做什么。
很多人包括过去的自己都认为:一个女人结了婚就失去自我,有了孩子就更加地失去自我。而我觉得我是因为孩子才找到了自我。有一句话叫为母自强,就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母亲,所以想要自己变得更有力量。我写作、做衣服、很用力地去生活……用力要自己变得更好,用力去尝试一些事情,不断地去挖掘自己内在的好奇心,让自己变得更丰富更圆满。
“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了,却觉得不过如此,那么这个想得到就只是你的欲望。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以后依然爱不释手,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某天我和五岁的女儿在家,从窗外突然飞进一只麻雀,我的第一反应是找手机——我要拍照,接下来要做的事是选择最好看的一张发朋友圈,接受朋友们的点赞和惊叹。但女儿的反应让我停止了这一切,并且感到羞愧:她只是睁大眼睛望着麻雀,小心翼翼想要靠近又怕惊扰了小东西,回过头看看我,伸伸舌头噜噜嘴,她完全享受着此刻。
羞愧中想到,“窗外飞来一只麻雀”这样一个事实,我何曾真的拥有。
活在真实的生活里,“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这看似简单的事情,能做到的时刻其实并不多,身心合一是一场修炼。
太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活在虚妄里,活在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设想里,唯独不在此时,不在当下。吃饭的时候我们玩手机,玩手机的时候我们想象自己过朋友圈里别人家的生活,带孩子的时候想着没完成的工作,工作的时候对孩子有愧疚,一天结束,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了,黑夜漫漫似乎还没学会和自己待着,于是又翻开手机,在各种微信群里掺和,刷朋友圈点赞直到困意袭来……第二天,周而复始。
你得承认,有的时候,我们的疲惫主要来自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厌倦。让生活丰富起来,也许是治疗疲惫的好办法呢。
所以,如果你感觉到疲惫了,不妨试试我的办法,从一种状态里抽离出来,进入另一个状态,同时,管理好时间。
时间是挤不出来的,但是可以管理。不要总想着“等我怎么样了我就要怎么样”,不要让最想做的那件事永远停放在不可能到达的未来。能管理好时间的人,才是最自由的人:投入地做事,也投入地玩耍。自从成为一个以当妈为主要职业的“自由职业者”,就不得不面对自我管理的问题,不上班不打卡的日子看起来很美,看起来是“自由”了,但其实更需要高度的自律。关于时间管理,我自己有这样一些小办法,写出来也算是提醒自己做得更好吧,希望对大家,特别是妈妈们有用:
1.坚持使用手工记账(纸质笔记本),把需要完成的计划或工作坚持用笔写或者画在纸上,这小小的仪式感可以强化印象,催生动力。一旦开始使用手账,你就会发现,时间管理更多的时候“不是决定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
2.永远没有时间做每件事,但永远有时间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那件事。把手头上的事排序,先做最重要的那一件。如果你认为此刻最重要的事是给远方的老友打个电话,那就打吧。
3.自我管理也是需要训练的,不要一来就给自己设置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计划做一些小小的但需要坚持的事情,从这些小事里找到成就感和自信。比如,每天睡觉前静坐十分钟,每天坚持走一段路……
4.同一类事情最好一次把它做完,每天集中时间看微信刷微博,每天要见的人约在一组时间内,每周去采购而不是每天,每隔半月包一次饺子或抄手放进冰箱速冻而不是发现冰箱空了才冲出家门……
5.诸如整理衣服之类,“不需要安静的环境同时又可以随时终止”的事就趁孩子在家的时候做,这样也就陪了孩子。
6.利用好空隙时间。开车的时候听《冬吴相对论》,等人的时候回复邮件……
7.养成记录的习惯,很多灵感或想法一转眼就消失了,记下来。我通常每天早晨洗澡的时候就会构思今天要写的文字或者要完成的某件衣服,这个时候思维非常清晰,出了沐浴间就赶紧记下只言片语,等到工作的时候就很容易了。
8.爱拍照真的是个好习惯,除了取得晒朋友圈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备忘。比如在商场地下室停好车后顺手拍下车位号,这样等你返回的时候就不至于在找车这件事上浪费时间了(这是我经历好几次在停车场迷路到崩溃之后的领悟)。
9.以下这几件浪费时间的事我是不会轻易碰的:打麻将,看电视剧,玩电子游戏。
10.妈妈们除了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好孩子的作息时间,比如按时睡觉。我家两姐妹通常十点之前都会入睡(这样才能保证我在她们入睡后可以出门步行四十分钟),总结起来做到准时入睡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白天的运动量要足够;另外一点是早一点进入睡觉程序。洗漱,讲故事,自己阅读,听音乐,道晚安,关灯……把这些事情流程化,严格遵守,孩子的生物钟就慢慢养成了。
11.有一句话送给所有拖延症患者(包括我自己):“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读后感 第(2)篇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没本事欸,文也不成文,艺也未谋艺。惟愿吾心如明月,而身向阳光。宁远、江小爬同我们存在于同一个世界却在不同维度里活成“心”的样子。文艺、真诚、坦率、温柔、坚韧。下面附上书中我喜欢的句子摘录:
◆ 人有魅力往往是从她忘记外表那一刻开始的
>> 吃饭好好吃,说话好好说,行走坐卧,十里春风。
◆ 我需要超越自身去探索
>> 白莎莎说:“我不过是在燃烧自己。”
◆ 时间是挤不出来的
>> 时间是挤不出来的,但是可以管理。不要总想着“等我怎么样了我就要怎么样”,不要让最想做的那件事永远停放在不可能到达的未来。能管理好时间的人,才是最自由的人:投入地做事,也投入地玩耍
>> 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
◆ 日长如小年
>> 明石海人在他的和歌里写:“像生于深海中的鱼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
◆ 我爱这不息的变幻
>> 我的娱乐,我的消遣,我的安慰,我小小的自毁
>> 任何时候人们都应该有坐在路边的自由,过去发生的最好事情之一就是许多人选择成为边缘人,而其他人并不介意。
◆ 如何做到在泥淖里把自己连根拔起
>> 一个人在与庸常日子做斗争,在杂乱细碎的生活泥淖里奔命的同时还能把自己拔起来,太难了。
◆ 你在培养谁的孩子
>> 丹麦的孩子都有一颗完整平和的心灵,因为他们的童年是真正童话与歌的岁月。
>> 假如你认为孩子就是你的孩子,那你培养出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假如你认为孩子是家族的孩子,那你培养的就是家族的孩子。同理,是国家的孩子还是社会的孩子,是人类的孩子还是上帝的孩子……
◆ 在沉默里,很多喜悦在发生
>> 茶越泡越淡,渐渐有了回甘
◆ 木芙蓉开花了
>> 那些习以为常到视而不见的事物是怎样重新进入我们内心的?答案是:去掉所有的经验,用直觉。
◆ 后记
>> 《圣经》里说:人畏高处,路上有惊慌。
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读后感 第(3)篇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别人定义于你为小清新,说你是文青,其实并不用急着反驳,并非为一种鄙弃或是傲慢,反而,这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
我的心还是当初的样子,还有远山,湖泊,平静的云朵。
蓝色是故乡。
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可以找到热爱它的理由。
真正持久的热爱都是平平淡淡的样子。
是生命自由生长才会有有的舒展。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这世间丰富的事物那么多,去听,去看,去感受,痛苦或欢乐,喜悦和忧愁,历经世事后获得的平静,才是平静。
看起来的句子似乎有些许的...非主流。但实为一种积极向上的陈述。当一个人慢慢的长大,看待的人和物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是否保持着当初的纯心。从小青年到奋斗打拼一族,最后荣升为一个妈妈的荣耀。生活在路上,总得一步步的走,总是热爱而热泪盈眶的。
你们要好好叫古吉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