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3)篇

相对论总是提醒我们思想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认为静止是最自然的运动状态,牛顿认为匀速直线运动也是最自然的状态,而爱因斯坦说沿着测地线的任何运动都是9最自然的状态。我们难以接受相对论的结论,是因为我们从来都是生活在一个低速的环境之中。那我们能不能举一反三,看看还有什么思想,是自身环境的产物。你在乡村获得的经验,能适用于大城市吗?你在历史上获得的经验,能够适用于现在吗?n相对论打开了一扇大门。是爱因斯坦让世人深刻地意识到,现实可以和日常生活有如此巨大的差异。自从有了相对论,物理学就从“反对日常直觉”,变成了“日常反直觉”。哥德尔说时间的流逝是个幻觉,爱因斯坦并没有赞同,这个论断只能留待科学检验。但是爱因斯坦更反对量子力学,而量子力学现在已经是物理学家的常识。也许只有到了连爱因斯坦都反对你的时候,你才算是学会了做爱因斯坦。相对论还带给我们乐观的情绪。也许现在有一个边远地区的孩子,从来没进过城。他考上了大学,要去北京。他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北京的生活和他家乡完全不一样。他将来还会去世界各个地方,他会发现这个世界完全超出他的想象。这个孩子会不会感到害怕?如果你学了相对论,我希望你告诉他别害怕。这个世界跟我想的非常不一样,我们的很多观念都错了,但是正像是相对论展示给我们的那样,这个世界只比你想象的精彩和丰富得多,也会好得多 —— 只要你愿意克服自己的偏见和无知。爱因斯坦说,“上帝是不可捉摸的,但并无恶意。”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 第(2)篇这是一本轻松的科普读物,整部书对相对论进行了全面的说明,从空间的可伸缩,到时间的可伸缩,直至整合到时空的概念,阅读完本书,可谓是高中之后最丰富的一次物理知识的洗礼。但是,总觉得物理学走得太快了,很多理论都是在一个基本的理论上不停地挖掘,直至天马行空。三维空间到四维空间,四维空间到十维空间,甚至到后面的十一维空间,只能说物理学家的脑洞太大,真的跟不上。总的来说,我又确认了几条公理:光速是最快的速度。时间是以光速在时空轴上前进,所以我们平时微观空间的速度,对以光速前进的时间来说作用极小,即时间基本不会被我们平时的速度而改变前进速度。世间万物皆由基本粒子构成,而基本粒子都由空间构成,构成基本粒子的空间是由蜷缩的六维空间卷成三维空间构成的,十维空间其中六维蜷缩成三维就变成了基本粒子,剩余四维是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以前一直认为光速是一个距离单位,但是读了本书之后才发现,光速是一个时空单位,他既不算时间单位,也不算距离单位,而且二者合之而成的一个单位。感谢本书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磕头]。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彩图升级版)读后感 第(3)篇很遗憾,作者并没有科学的思维,她有的只是科学的教条。如果让爱因斯坦等先辈来看她的科普作品,他们会满意她的写作么?不会,因为作者并没有代表他们进行科普的能力。目前的所有科学理论都只是我们一代代人不断积累修正的模型假说而已,这种模型假说是用来解释物质存在的工具,并不是先于存在被前人从地下黑暗中挖掘出来的万物本质,仅仅是我们对于万物表象的模拟解释。错误的认知下,作者虽然科普了知识,却误导了读者对于这些知识本质的认知,难道不是为祸更大么?尽管民众的愚昧虽然正是无知蔓延的后果,可是依然总有人能够独立思索、辨别优劣、克服说教得出自身理性的认知。不知为不知,以己之不知为已知,没有自知之明的作者也不过是传播无知的一员罢了,想要传播科普知识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如果自己都是未觉醒的一员,又如何帮助他人觉醒?可悲可叹可怜可笑又可气。没有高度的认知,就不应去承担教化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