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1000字(3)篇

2019-06-13 16:37:15 读后感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作者:张宏杰
本书内容主要写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同时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前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乾隆时代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但是,作者从更深的层次看到,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危机。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了解很多乾隆时期的真实历史,他的真实形象,与野史传说实在风马牛不相及。给五星评价[强][强][强]把作者对乾隆的人物特点的总结摘录一下:

乾隆皇帝拥有多重角色,性格非常复杂——

他既是卓越的政治家,高明的军事家,又是资深收藏家,涉猎广泛的学者,同时还是作品最多水平不高的诗人,平庸却自负的书法家,伟大的旅行家,出色的射手和猎人。

他情商很高,风度翩翩,很善于讨取别人的欢心,常使人感觉“蔼然有春风和气”;

他又高己卑人,内心深处很少有瞧得起的人物,施政过程中经常峻烈严酷,刻薄寡恩。

他为人节制,平生饮酒不过数杯;

他又穷奢极欲,花起钱来如沙似海。

他富于同情心,常常因民生困苦而潸然落泪;

他有时又像野兽一样野蛮,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文字狱,甚至在战争中进行种族灭绝。

他早年富于自知之明,谦虚谨慎,把盛世推上了顶峰;

晚年却刚愎自用,自我膨胀,听不进任何意见,亲手毁了这个盛世……

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有如此多的侧面。

对母亲,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

对嫡妻,他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富察氏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去世后,他悲痛欲绝,追念终生。

对女儿,他慈祥可亲,甚至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儿子,他却一直板着面孔。限制之严,待遇之低,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对大臣,他早年彬彬有礼,宽大仁慈。乾隆十三年后,他却一反常态,颐指气使,任意挫辱,比雍正还要残忍苛刻。乾隆时期是清代诛杀大臣最多的时期。

对“顺民”,他“爱民如子”,经常为民间疾苦而动容落泪。普免天下钱粮,豁免税赋,在灾荒之时,不遗余力放赈救灾。

对敢于反抗的“刁民”,他却蛮不讲理。老百姓无论被贪官污吏如何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也只能听天由命,不得“越级上访”。对于群众聚众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他总是视如大敌,一再强调要“严加处置”,甚至“不分首从,即行正法”。

对知识分子,他前期宽容大度,为雍正时期的几起文字狱翻案,后期他却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最疯狂的文字狱制造者。

当然,不管乾隆的性格多么复杂,不离两个背景:一个,他是在尊荣至极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天潢贵胄,一生顺遂,在天资和智力上很少遇到对手,因此自视极高,高己卑人是他注定无法避免的缺陷。另一个,虽然身份多重,乾隆的本质却是彻头彻尾的政治动物。他一生为人行事,一举一动,都是围绕着“政治利益最大化”,围绕着“建立大清王朝万代永固之基”这个大局出发。为了这个大局,他可以柔如丝,也可以坚如钢;可以最仁慈,也可以最残忍。他是一个高明的演员,许多时候,他的性格变化,完全是基于政治需要。

乾隆晚年镌“十全老人”之宝。在归政时,他说自己为千古第一全人,是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确实,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

在把国家推向历史最高点的同时,他个人也创造了许多纪录:

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

乾隆皇帝25岁登基,86岁禅位后又做了3年掌握实际权力的太上皇,在位时间64年,其长度居世界统治者之首。

第二,他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君王之一。

第三,他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

乾隆天赋极好,智商奇高,读书过目不忘。他不但是中国帝王中传统文化素养最高的帝王之一,而且是唯一懂得5种语言的皇帝。他具有超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素质,为人理智,反应敏捷,处理问题果断迅速,自制力在历代帝王中更是无与伦比。

由于雍正成功的秘密立储及英年早逝,乾隆得以在25岁、最年富力强的时候继位。他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既无血腥,也无阴谋,毫无波折。在统治60年之后,又成功地举行了禅位大典,既博得了禅让的美名,又做到了终生保持权力。古今中外,权力交接如乾隆这样平稳顺利的专制者并不多见。

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顺理成章地把大清盛世推上了顶峰。康熙和雍正经过70多年的统治,给他打下了史上最好的统治基础。他即位之时,政治安定,经济平稳,既无内忧,又无外患,舞台的所有布景都布置妥当。中国人的人生最高境界是“多福多寿多子孙”,乾隆独占鳌头。乾隆一生育有27个子女,孙辈100多人,重孙玄孙不计其数。特别是身亲7代。

第四,他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的君王之一。

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喝水非“天下第一泉”玉泉玉泉之水不饮。就连餐具,也是历代皇帝中最讲究的。他的穷奢极欲,在古今帝王中,罕有其比。

从文的方面来说,他兼具学者、诗人、艺术家气质,诗词、曲赋、书法、绘画、音乐都有很深的造诣。

从武的方面来说,爱好骑马、射箭、围猎、冰嬉、摔跤,乐此不疲。

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旅行家之一,生性好动,被称为马上朝廷,6次南巡,4次东巡,还有无数其他巡幸。他这一生,可谓每一分钟都没有虚度。

因此,称他是世界上最有福气的千古一帝,确实名副其实。

只不过,他的福气在生前都已经被透支净尽,没有丝毫存留,在创造了一个个历史纪录的同时,他也埋下了太多隐患。他绝对不会想到,在他的时代之后,大清王朝就滑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落后挨打,其惨状也创了历史之冠。他自己,也在百年之后遭遇坟墓被炸、尸骨无存的惨剧,给后人留下“十全天子骨难全”的慨叹。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

他不但是中国帝王中传统文化素养最高的帝王之一,而且是唯一懂得5种语言的皇帝。他具有超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素质,为人理智,反应敏捷,处理问题果断迅速,自制力在历代帝王中更是无与伦比。

从文的方面来说,他兼具学者、诗人、艺术家气质,诗词、曲赋、书法、绘画、音乐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古往今来搜罗最富的收藏家和鉴赏家,几乎所有中国历代古画古帖的极品都经他寓目,盖有他的鉴赏印和题跋。他精通音律,可以设计唱腔、戏中串戏;他对园林艺术的热爱,更直接导致了集天下建筑大成的圆明园的完成。他爱好骑马、射箭、围猎、冰嬉、摔跤,乐此不疲。他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旅行家之一,被称为马上朝廷,6次南巡,4次东巡。

但是乾隆帝闭关锁国,盲目自信,自以为是,井底之蛙。没有看到欧洲的工业革命的发展,认为是世界老大,等着其他国家进贡,不提倡平等的贸易,结果被欧洲列强的枪炮打开了大门。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现在我们也存在盲目自大,不久的将来就是老大的位置了。结果成为众矢之的,疲于应付各类矛盾。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眼睁睁看着这大清盛世由盛入衰,步入老年的乾隆退化成一个懦弱无助的孩子,还执意把权力紧紧拽在手中。乾隆时代是历史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如果乾隆能敏锐的跟上西方改革的浪潮,紧跟世界的步伐,加强对外贸易,了解西方的最新科技和军事方面的水平,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屈辱史吧。

但是乾隆眼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闭关锁国使得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并有倒退的趋势,后果便是迎接西方的猛烈炮火,和不可避免的鸦片战争,千秋万代的泱泱大国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得挨打。所谓的落后就要挨打

终于能理解鲁迅笔下的中国人的奴性从何而来,清朝专制统治驯服了这个民族,同时把民族的天性也压制了,民众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左右,国人也变得毫无自尊心,毫无人格可言,与当时欧洲人先进的信念和思想相差甚远,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看完这书让我这个历史小白对清朝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张先生总体都挺客观的陈述史实,不失偏颇,角度有深意。把乾隆爷刻画的入木三分,与电视剧中的那个形象大相径庭。由此可鉴历史电视剧大部分都是瞎编乱造供人取乐的,不可全信。学史使人明智,或许你总能从中找到当代人的缩影。阅古论今,铭记历史荣辱,铭记得与失,勉励自己,不重蹈覆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