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陷阱 读后感(3)篇

时至今日中美贸易摩擦之际:美国对华为以及对待孟晚舟事件似乎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商场如战场,说到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过为初期竞争,而当竞争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则是国家与国家的抗衡!小说主人公以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包括细枝末节人物内心,这本书的作者皮耶鲁齐是法国阿尔斯通集团的全球高管,2013年4月皮耶鲁齐出差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时被美国司法部以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为理由被无限期拘留,直到2018年9月才释放出狱。在皮耶鲁齐被拘捕之前,美国已经掌握了法国阿尔斯通用贿赂的手段获得项目的证据。面对美国的指控,涉案企业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同意合作,并自证其罪,然后开始漫长的谈判;反抗,走诉讼程序;采用拖延战术,自担风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选择了第一种方式并缴纳巨额的罚款,而阿尔斯通选择了第三种,正是这种态度激怒了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便通过抓捕企业高管搜集贿赂证据并给企业施压。2014年4月24日,在美国司法部的威逼利诱之下,时任阿尔斯通CEO的柏珂龙绕过公司董事会以及法国的监管机构秘密将阿尔斯通低价出售给了美国通用电气。但说实话万事万物皆有相对性。始终还是认为尽管皮椰鲁齐似有委屈怨怼在心他的遭遇令人同情,但作为一个成年独立个体作为一个企业一员有时候选择意味着承担,这貌似是每个社会人都有可能会有的或大或小的遭遇罢了所以扛起法律的大旗,遵规守矩方可少有侵扰
美国陷阱 读后感 第(2)篇现代新型围绕核心竞争力-科技、能源、甚至政府等无硝烟的战争,看得出来美国财团为彬彬有礼下的流氓掠夺着实下了很大且长时间的功夫,才有那么完整、系统的司法;一直以来都不太懂特朗普及其类和我们国家的种种谈判总是出尔反尔、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为什么如此软弱。美国大片、电视剧中的民主、司法都只是假象,一旦涉及美国自身利益是没有朋友可言的,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前苏联的解体、伊拉克的石油、德国西门子、日本的东芝、法国的阿尔斯通、埃及总统的倒台等,现在又针对我们的高科技华为5G实施掠夺!先找茬扣留、逮捕、引渡孟晚舟,再……好熟悉的程序。谢谢作者皮耶鲁齐,马修阿伦让我一个根本不从事商业、科技的人对美国的西装革履下的强盗掠夺有所了解。特朗普的任期有限,但是美国共和党、民主党的强权财团、司法体系等将持久存在,打铁还得自己硬;自己有才是硬道理!这本书应该也是我们国企、跨国企业的必读之一!
美国陷阱 读后感 第(3)篇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证明了几个问题:
1、法律所服务的对象本质上还是国家机器,不是人。国家想要啥样的法律就可以制定出啥样的法律。
2、在国家利益面前,单个人的利益是微不足道的,不接受冲突。
3、没有绝对的人权、公平、正义,取决于交易对手是谁。
4、牵制他国、他人的方法太多,圈套太多,总有人机关算尽。
5、电视电影都是美好的。现实太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