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试读版) 读后感(3)篇

2018/12/04 读完的第45本书
半个小时看完它,虽然只是试读版,但还是能从文字里看到奇葩说里那个讲话永远温润不失风度的蔡康永,幽默而又能将浅白的道理平铺在你面前,所谓的情商,就是让别人打从心里认同你所说的话而又不会反感吧。
一直以来,我都有这种感觉:很多时候,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难以挑战与克服的依旧是自己,因为我们始终无法正确去认识自己,抑或者,不敢去承认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或许卑怯,或许一般……
想到了自己,我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了,我最难去克服的就是自己担忧的各种焦虑,它们变成一种不可收拾的情绪,我说不出好与坏,但我知道,陷入自我矛盾很痛苦。
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不辜负自己,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我发觉我喜欢的是那个拼命的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有动力,也肯花心思去努力与付出。但现实的我,其实很爱偷懒,譬如不好好努力,不好好学习,不好好码字……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现在想想,如此没有追求的我,以后不指望有出息了,但……还是在看到那些励志人的例子与话语而被打动:你怎么可以堕落?你该为自己负责,人一辈子活着,坚持梦想与努力追求期望的事情是很了不起的,但你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脾性,做出针对性的计划从而改变得更好,这样才能往你希冀的方向发展不是吗?
那……你还在等什么?时间那么可贵,怎么可以白白浪费,这样很可悲。
好好问问自己想要什么,做决定了,就坚定点,走下去,别怕生活的刁难,你还年轻,有资本多走几次路,顶多就是苦了点,没有什么关系的。
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试读版) 读后感 第(2)篇明明才刚刚二十几岁,却急着看明白一切和充满智慧,渴望行云流水般度过余生。只想要看到生活永远顺自己的心意,没有矛盾和冲突,不被外界所扰。希望看明白自己,有时候做不到还会对自己很失望。可是长大的意义不就是一点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嘛,从其他人的经验看,认识自己的过程总是很痛苦,而且即使穷尽一生有时也看不明白。所以不必着急,慢慢走就很快。而且去接受自己各种不好的样子,勇气总是必不可少。无知时总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可在与伙伴发生争执,从而失眠 过度自责 沉溺负面情绪不自拔时。再看这本书却发现情商面对自己的感受独处的能力人际交往很有趣,也很值得研究。我们十二万分地想做自己,可却也时刻在被无关紧要的人影响着,其中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呢?可也有些人并不会被这些问题过度干扰,她们又是如何做到的呢?面对同样的情景,人们会做出怎样不同的应对方式呢?虽然人际冲突被研究到没创新可研究,可为什么晚出生这么多年的我们面对人际冲突还是无处下手?充满好奇n我们想要的情商不是为了讨好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舒服。有些东西很普遍,却与我们无关,我们也可以没有感受。面对息息相关的事情,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感受,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而不是人云亦云。就是因为无知,才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很多东西都是不知道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可有的世界就是芳香四溢的花园。想要去看看那些有趣的灵魂,充满求知欲又不妄自菲薄,这一定很有趣。
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试读版) 读后感 第(3)篇说到“情商”,就会想起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里说过的话:“我们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愿意去体念他人的感受。”因为,当人情绪失控的时候,怎么能够很好地去体念他人的感受呢?n蔡康永老师这样描述情商:要做好一个人,当然要能够辨认当下的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从而渐渐了解自己,然后一步一步地,具备安放情绪的能力,这就是情商。所以,探寻情商的过程,实际就是探寻自己的过程。如果你真正的想要“做自己”,就要学会真心地去面对“自己的感觉”。要不然你不仅没有真心地认识自己,而且也没有真心地爱护自己。情商的出发与归宿,都必须是自己,不然情商就没有意义。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正如康永老师所说:“就算是那些打定主意,要用尽一生去服务别人的圣人们,他们能够这么笃定地如此度过一生,也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要的生活,他们平心静气——而不是觉得全世界都欠他们的——舒服地做自己。”
因此,你想拥有好情商,第一步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接着,你才能与他人建立情感并且体察他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