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读后感(3)篇

2019-07-12 01:01:33 读后感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作者:李银河
你我皆微尘,如何度一生?李银河暌违六年的最新随笔。李银河退休后隐居乡间海滨六年,专心读书写作,关注点从社会问题转向个体精神生活。收录了她对人生本质、自我存在的价值、交友之道、激情之爱、生活方式、艺术与阅读等问题的思考,呈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独立而自由的精神世界。这本心灵笔记宁静而优美,清醒而通透,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脱但不避世的人生视角,呈现了理性和文艺兼具的独到的生命体验。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读后感 第(1)篇

這是一罐心靈雞湯無疑,不過是高段位的心靈雞湯,因為它超凡脫俗,是作者經歷種種、參透看透後的頓悟漸悟,像是脫口而出,但言語完美至極,可見李老師的底蘊身後、文筆斐然,當然這更能說明她是個通透明白之人,我覺得她已經到達了“修行之第三境界”。所謂可望不可即,可能就是現在我的心境。雖然如此,但是讀完亦是收穫良多。當然,關於心靈雞湯的書,每每都是看時激情澎湃,這句話說的對,那句話很有道理,冒出“我也應該這樣那樣”,然而書本一合,全然拋擲九霄雲外。我想這大凡是通病吧[糗大了]看完這本,也許我依舊如此,只是李老師一直強調的“美”與“愛”倒是印象深刻,她主要說的是這兩個主題,圍繞這兩個中心展開一系列的想法,到了參禪的境界。因為愛而產生美,因為美而轉而變愛,這本事常事,然而卻非易事,也許我參透一輩子用完我的三萬多天,何況如今已過去三分之一了,也是參透不了,只能說我這個年紀應該要學會去修行了,不為他人而為自己。內心的愉悅內心的滿足誰都不能帶走,但是可以影響他人。最簡單的,如果我心存大愛,也許我就不會發功獅子吼,也許我就可以“心平氣和”(昨晚開了家長會,王校長就是這麼說的——做個心平氣和的家長),我自省自己做的遠遠不夠,甚至變得自責。陪伴孩子成長,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我何以要脫離這軌跡呢?[糗大了]書中還說道一點,就是李老師喜歡現在這個時代,因為可以有各種的網絡平台得以自說自話,她說她的文學作品源於“自說自話”。嗯,這點我深有同感。就如這個微信讀書吧,每每讀完我都記錄點滴,不為有多少讀者,僅僅只為留下我讀完每本書的感悟感想,覺得這樣才算完整的看完一本書。而留下的文字,亦為我的自說自話不是?也許有一天,我也能做個文人呢,哈哈貌似有點異想天開了[坏笑]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频率最高的词莫过于“随心所欲”了,由此对作者那颗自由的灵魂也可窥一斑,由一本书,发现你在某些精神层面跟一个有趣的灵魂共鸣,是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她对世间万物的看法,对亲情,友情,对爱情的看法令人畅快淋漓,适合在安静的时候与她独处,读书的幸福有时候很难体会到,但昨晚在看她谈及《小王子》的时候,我觉得豁然开朗,幸福的感觉满得要溢出来,开车穿行在北环,天空,道路,还有旁边飞驰而过的车都那么可爱……

要说唯一的意犹未尽的感觉,就是说理偏多,表达观点,论证观点偏多,对于感受的描写不是深入,正如李银河老师所说,她是社会学家,研究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所以她的文章每一篇都看到这样的论证,而我,就会经常有没吃饱的感觉,但是这也是一个优点,可以任你自己的思绪和想象力飞扬,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看这本书源于对这个书名有强烈的共鸣,还有王小波在他的文章中对李银河的褒赞

,看完后,觉得自己多了一个忘年交,那个有趣且洒脱的灵魂是我时时想触碰及了解的……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读后感 第(3)篇

可取之处的话有很多,爱与美的追求见解充盈着整本书的精神领域。翻到最后,作者也提到了财务自由这四个字,显而易见,如今作者的从容不迫绝对不是在经济生活的捉襟见肘下能养成的。我赞同物质生活的极简不奢靡,我也赞同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但我们还年轻,不能和作者一样,到了可以悠闲地宏观地俯瞰整个世界的年龄。有些话语看似侃侃而谈,实则稍稍有许空洞。总之,看书不要一味地相信膜拜也不能做愤青似的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只挑出适合我们心性的话语以此为准追求我们自己美好的未来。做事求真做人求善做己求美,这是看完这本书我自己的思悟。书还没有读完,随感而发也不是很有逻辑性,但,此时愉悦之感依然存在。不苛责自己也是善待生命的一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