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读后感1500字(3)篇

用春节假期用来读1984说心里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去读这本书,真的有点心累。
书的具体内容我不想再做评说,1984用一句话就可概括。是奥威尔虚构的英社这个社会体系的指导大全。此书虽然是奥威尔写成于1948年。对老大哥的极权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老大哥的体系有全套的分步骤分系统改造人的方案,无论是肉体的折磨还是所谓的思想改造。对于社会的全面掌控,老大哥是绝对的认真负责,不会放弃对任何一个反叛者的改造,哪怕你像温斯顿般在行动上全面服从,只是思想上还没有达到绝对忠诚,也是不能允许。
印象深刻的就是朱丽娅和温斯顿看似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在变态的社会体系内。基于本能意识碰撞在一起,可无所不在的党的体系一样有系统的方法击垮了他们认为不可战胜不能背叛的恋人间忠诚。从每次克服困难不顾一切的相见,到被分别改造后两人再次重逢的冷漠厌恶。可见1984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对人性深刻的启示。
忽然想起1984是历史上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做的最经典的广告,播放之初很多人都没看好,现在却成为广告历史的经典。广告的创意也是来自奥威尔的1984。主题就是1984年已经到来,但1984的社会一定会被打破。相信基于人性的社会文明一定会战胜邪恶。
1984读后感1500字 第(2)篇在了解此人之前我以为他可能是收集了大量关于文革关于苏联集权清洗的资料,但我却了解了这个人死于1949年,被共产主义国家封禁作品,被本国警察特别监视。这个真是反讽呢。看书的过程中我还在想这莫非就是当年和平演变时西方国家用飞机投放但东欧和苏联的印刷品,这确实很容易让所有处在集权压迫下的人揭竿而起。但我们今天是自己印刷自由阅读这样的书,或许在奥威尔眼里这书就是应该给共产主义国家看的,但我们这样看着又是多么神奇。我只是想说,他偏见有些深到我能理解他的偏见毕竟在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和所有殖民地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压迫都是那么极端那么彻底。很容易让人绝望。但我们这个红星冉冉升起的时代,全国人民共赴国难,现在没有阶层界限,只要自我愿意奋斗就能够获得物质财富,只要自己愿意阅读愿意体会生命的多彩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绝不自我设限,党只是吸收优秀的人才,集智集谋的过程实现自我却旨在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我们今天在变得越来越开放。但也是一个警钟,避免自己落入他描绘的世界那样极端的倾向,始终不忘初心。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他描绘的确实确实都依稀存在,但改革需要缓慢的进程,我们是如此广袤的土地人民,稳定是第一前提。破坏而不建立是最恐怖的事情。文革破坏了一切传统价值,将1984真实演绎,过了这道坎的中华民族有受伤有觉醒不会重蹈覆辙,只会开天辟地,在这个不在循环的历史中博出新天地。
1984读后感1500字 第(3)篇先深深地叹一口气……n没想到,看到最后,还是丧。估计是东野大叔的小说看多了,以为到最后总会有个Happy Ending。整个看的过程中,总暗自觉得,是有兄弟会的,是有反转的,哪怕是留一点点光明的希望的。然而都没有!温斯顿,一个一开始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由之思想的人,最终也屈服在现实之下。他看懂了一切,明白了一切,却没有抵过“党”的折磨,最终行尸走肉地活着。作为旁观者,我是唾弃他的,但想想,如果我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自己的反应可能会更让人厌恶吧。这么丧,这么衰。作者是在他所处的年代,体会到了怎样的绝望才能勾勒出这样让人窒息的世界?一开始就压抑,急不可耐地读完就想着文末可能存在的希望。然而。。。所以,作者究竟想要传递什么?n可能现在的自己还太naive,体会不到他的用心良苦。希望多年之后能有不同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