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王朔是继王晓波 太宰之后第三个认同到心里的作家了,之所以喜欢是觉得太他通透了,这一点甚至要盖过喜欢他言词犀利风格了,很多观念也太过契合,简直像是这世界替自己讲出了自己不会表达或者不愿表达的许多话的代笔者。夏夫人同马林生讲的那番话,马锐同审判员讲的那番话,在我看来已是十分深刻。人世间明不明白真不在年龄——分人,有的人就是一辈子不明白,到死都不明白,有的人从小就通透,有着不符合年龄(所谓世俗大众所认为的)的成熟与老成,所以前者痛苦为了世俗中琐事,后者痛苦为了看透世俗琐事却不得不迎合假装。同马锐一样在受到情感激荡的时候,会厌恶自己的理智但又矛盾的厌恶自己的眼泪,可平静之后又会冷冷地想:明白了之后真是可怕。也许就像夏夫人所说,人有许多时候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你出生开始就注定有了世俗定义给你的角色,你要打起精神好好演,也许你也曾想跳出这个套子,可你也会像马林生一样在试图尝试的过程中被归为另类最终不得不重新走回套子。也许你像马锐一样,曾试图让其他人理解自己,类似‘老师们’‘伙伴们’‘父母’,却发现有些人是真的不理解,有些人是理解了但他们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最终不再挣扎不再解释,保持沉默作为自己最后的倔强。
我是你爸爸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王朔说没他的允许,能代表他的只有他儿子,因为他x他妈。看完书,脑子里第一个画面居然是戈雅的农神吞噬其子,一种纠葛的感觉在心里压着。
自己当儿子的切身体会暂且不谈。真有了个孩子,管与不管之间界限的抉择,追求自身自由和言传身教之间的权衡。这些都能能衍生出无数问题。不过有一点是能确定的,每个人无论年纪老小,他应该自己去把握,选择自己的人生。
要为人父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好,我还是个孩子。
我是你爸爸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看完全书!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
人们总觉着18岁以前的孩子是没有什么思想的,不能明朝是非,不能判断什么是好是坏。总觉着这个年龄段的只是个孩子,心里的各种想法和念头都是幼稚且可笑的。
谁知有些大人总觉着自己过了20岁就觉着自己历经沧桑,体验了人生百态。
在第一次成为父亲这个角色的时候,觉着自己一定会做好,教子女做人做事,让他们尽量少走弯路,传教自己的人生经验!
孩子不听,可以大骂说教,因为在父亲眼里,儿子还是个幼稚的孩童,日后也成为一名父亲的时候,终究会体谅自己的用心良苦!
一代又一代的这么想,可笑,可笑,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