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读后感_1600字
《结构思考力》读后感1600字
有人讲话条理清晰,观点一针见血
有人讲话漫无天际,满口不知所云
有人写作一目了然,通篇妙手天成
有人写作杂乱无章,视之弃之如履
前者往往在职场如鱼得水,后者常常成了公司的小透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书作者李忠秋老师给出了答案——缺乏结构思考力。
相信很多人都是下意识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误当作思考结论讲给别人听,这样就经常导致对方内心一片茫然的同时还要作出一副“嗯嗯你说的对”的痛苦表情。在这个重知识轻思维的年代,面对零散的信息,我们通常无法清晰地理解和传递含义。所以如何让隐性思维显性化以及如何准确有效率的传达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 什么是结构思考力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表述的问题其实就像房屋椅子、星辰颗粒一样,都有其特定的结构规律。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如果可以从结构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一定可以让我们看得更全面、更清晰且能够更有效的表达。结构思考力遵从“总分总”的原则,并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①结论先行——结论是灵魂,一定要先讲结论。无论是思考还是表达都要先总后分、先框架后细节、先重要后次要、先结果后原因。
②以上统下——利用金字塔结构模式思考,每一层结论又分为下层几个结论,然后以此类推。最后再总结表达。
③归类分组——将收集来的各种信息按同一性或时间等顺序来归纳整理。最好分为人们很容易记住的三点。
④逻辑递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常见式”和“标准式”两种演绎方法来层层递进。
- 如何构建结构思考力
1,基于目标定主题
>任何场景的沟通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沟通只会浪费大量时间,且效果也不尽人意。比如你是一个员工想要加薪,那你找老板谈话的目的就是让薪资上涨百分之二十。比如你是一个销售向客户介绍产品,你的目的就是把产品卖出去。然后再基于这个目标定一个主题和序言。让谈话更加清晰化。
2,纵向结构分层次
>纵向结构又分为“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和“自下而上概括总结”两种方法。自上而下法是以对方需求为中心不停的设想问题,再用结论回答问题。自下而上法是根据繁杂的信息概括整理后再清晰表达。在实际运用中一定要将这两种方法结合。
3,横向结构选顺序
>横向结构又分为演绎结构和归纳结构两种方法。演绎结构有常见式(现象,原因,解决方法)和标准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归纳结构是根据信息整理分类,书里介绍的MECE法印象深刻。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用此方法能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形象表达做演示
>结构化思考与形象化表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结构化思考是形象化表达的基础,形象化表达是结构化思考的完美呈现。首先结构思考力帮助我们搭建框架把问题想清楚,形象化表达则是把想清楚的问题说明白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之所以认为它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是因为它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且比较容易记忆。
- 为什么要学习结构思考力
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不缺乏观察力,我们缺乏的是洞察力,也就是结构思考力。在这个功利化的社会,尤其在职场如果掌握了结构思考力无疑就会大大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这不光提升了个人魅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帮助自己有逻辑的思考和表达。微信读书的书友好多都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很容易忽略了思维的训练。有句话说阅读是一种伤害,思考是对伤害的弥合,而表达则是弥合后的绽放。如果没有结构化的思考,怎么将你的知识体面的向社会绽放呢?
以上是我对《结构思考力》的一些理解和思考。欢迎大家指正。本书可以看作是畅销书《金字塔原理》的中国版,不过这本书更通俗易懂也更适合中国人。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前面一部分对结构思考力的结论的重要性反复论述,略显冗长。以及书中列举的诸如三段论、5W2H、2W1H等法可能对于很多职场老手来说并不感冒,可以选择性阅读。
总之,它是一本对我个人来说受益匪浅的好书,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