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_800字

2019-08-09 17:57:18 读后感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800字

2018年13/63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写过吴三桂——《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这本书从明朝的建立到覆灭,出现了朱元璋、海瑞、吴三桂等七个人,吴三桂这一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在张宏杰的笔下,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却又完全不同的吴三桂。

“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怕是吴三桂最为人熟知的故事,风雨飘摇的乱世,将军和名妓的爱情,总是凄美而悲壮。二月河《康熙王朝》里的吴三桂,是老狐狸一样的平西王,是害怕子孙斗不过朝廷的老财主,是败在少年英主手下的迟暮英雄——我们似乎从来都不知道,他本来是个什么面目,又是什么样的境遇,让他做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选择?

1.孤身救父的少年英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一个人要在历史上留名,必得有过人之处。以20余骑深入皇太极30万大军,这份胆识和魄力,对于14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太难得。这也表明吴三桂的武艺起码不低吧。

2.大英雄也是个性情中人

救父使得吴三桂在倡导孝道的明朝一战成名,中武举、入行伍、接连升职,他30出头就驻守宁远,是青年将领中的翘楚。可是当初那个十几岁的少年,心心念念的只是父亲的安危啊。

北京城破,他最挂念的还是家人,所谓“冲冠一怒”,不是愣头青的盲目,而是久经沙场的成熟男人的真性情。

3.无处安放的将才

明朝皇帝的瞎指挥已然把国家搞成了一个烂摊子,党争严重吏治腐败,这样一个窝怎么留得下,又怎么留得住?

李自成的农民军占了他的家,抢了他的爱妾,而且根本不曾把他放在眼里——没有人迎接他。

再看看清朝那边,舅舅祖大寿诈降、逃跑都玩了一遍,皇太极依然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封赏家人(虽然结局比较凄凉吧…)。资源会自动配置到最合适的位置,或者说老话“良禽择木而栖”,但是吴三桂也真的没得选。

这本书最不同的一点,是它从吴三桂个人的性格加环境因素入手,深度剖析了其降清的原因,向我们呈现一个从战火中走出来有血有肉的吴三桂,且语言平实,把历史变成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推荐一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