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读后感_800字

2019-09-02 16:14:09 读后感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读后感800字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说“不自由,仍可活”。

《自由在高处》作者熊培云,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知名的媒体评论家,其著作多以评论性为主,本书为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类,在我看来更像是政治学领域的宜读书籍。本书以“自由”为话题,以现实中的一些社会现象为论述证据,探讨了个人自由,国家自由,社会秩序,历史与心灵等内容,以其鲜明的观点,略显犀利的言语,揭露“自由”的本来面目。

“每个人都在愤世疾俗,每个人又都在同流合污。而中国完成转型,无论是公权还是私权领域,都需要廓清自由的边界。没有众人遵守的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似乎很多人都乐于批判别人,在高谈阔论的同时却不知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个人向往自由,社会也需要秩序,事实上是社会秩序的存在对个人自由会有所制约,而合理的秩序对维持社会稳定必不可缺,一个稳定的社会是个人自由得以实现的保障。

“你可以剥夺我的自由,却不能剥夺我对自由的不死梦想。你可以摧毁我的美好生活,却不能摧毁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作者在其提及了多部关于“自由与自救”的影视作品,《肖申克的救赎》叙述的是一个入狱的银行家前后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挖地道逃出“集中营”的故事。《勇敢的心》叙述的是集体的解放,与前者相比,结局却是令人悲伤的。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一个人死了却真正意义上活过,自由是华勒威廉怀着一颗“勇敢的心”反抗英国暴政。即使身陷囹圄,遭受五马分尸的酷刑也要高呼“自由”!为英格兰人民争取自由的权利他是功不可没的。这样一个群体式的自救被评价为“明修栈道,终于功败垂成”,“而《肖申克的救赎》叙述的却是个体自救,暗渡陈仓,善恶有报”。

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所论述的重点,而为何书名为“自由在高处”呢,可能是因为自由的难以实现吧,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隐藏着对自由的追求,而自由却不是唾手可得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