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上)》读后感_3500字
《三国演义(上)》读后感3500字
读三国七 董卓,一个军阀的政治理想与自暴自弃(二)
三、董卓出大招,丁原来叫板
其实,当时在中央的军事势力除了董卓的西凉军队外还有群龙无首的何进余部、从并州赶来的负责京师警卫工作的丁原集团、世家大族袁绍掌握的西园八营,而且相比之下,“外来的和尚”董卓并不占优势,只有三千步骑。但董卓可是刀剑上舔血多年的老军头,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为了凭借武力当上带头大哥,董卓可谓是步步为营,机关算尽。
第一步先声夺人。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部晚上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荡荡开进洛阳,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马源源不断,好一招瞒天过海、虚张声势,吓倒了洛阳的大小官员们。不过有人不怕,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言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绍曰:“朝廷新定,未可轻动。”鲍信见王允,亦言其事。允曰:“且容商议。”同样是心怀不满,鲍信是急吼吼受不得半点憋闷气,不过一个速除确实是高见,袁绍欲擒故纵冷眼旁观,王允老谋深算徐徐图之,真可谓是人生百态。
第二步兼并蚕食。接着董卓利用被杀的何进部属吴匡怀疑何进弟弟何苗勾结宦官从而导致何进被害的事,挑拨吴匡联合自己的弟弟董旻,共同攻杀何苗。何苗死后,董卓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就收编了何家部队。
完成了前两步,董卓觉得自己的实力差不多能搞个大动作了,私谓李儒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卓喜。凭心而论,董卓行废立绝对称得上是棋高一着而非一招臭棋,紧握刀把子的外来人,上来就弄个废立的大动作,一可确立刀说了算的绝对权威,二可连根拔起旧实力圈重新由自己操盘重组,三可彻底把皇帝变成手中筹码而非头顶炸弹,确实很高明的。
不过,董卓低估了丁原和袁绍的实力,碰钉子了。次日大排筵会,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不敢出声,当然不敢,肉脖子确实硬不过刀片子啊。但同样有刀的人就不会害怕了,带着吕布的丁原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器宇轩昂、威风凛凛的吕布一个怒目而视,董卓软了。见董卓软了,百官便又硬了,卢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这个圣人云就是典型的儒家的两个标准,因人而异、看人下菜,如果董卓成长为一代中兴名臣,是不是就有伊尹之志了?自说自话的逻辑总是这么的缺乏说服力。
四、李儒说吕布,口才帝告诉你啥叫公关
董卓碰到了丁原这个大钉子,不把吕布这块石头给搬开,肯定不中,于是展开第三步挖墙脚。卓曰:“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李肃出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卓曰:“汝将何以说之?”肃曰:“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卓问李儒曰:“此言可乎?”儒曰:“主公欲破天下,何惜一马!”卓欣然与之。
李肃是个真小人,但也是个真正的才辩之士,人未行已经把吕布给谋定算死了,先是勇而无谋、见利忘义的准确定位,再是名马配英雄投其所好的必中一击,加上金珠利结其心的有效公关,还有一番三寸不烂之舌煽风点火的完备预案,别说是两面三刀、反复无常的吕布,就是关二爷我看都不一定扛得住这一番立体打击。董卓此番赤兔千里马能舍得,日后的貂蝉胭脂马可舍不得,为之一笑。
李肃去见吕布,先献赤兔马,布见了马,大喜,谢肃曰:“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肃曰:“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布置酒相待。酒甜,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布曰:“兄在朝廷,观何人为世之英雄?”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布曰:“某欲从之,恨无门路。”肃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布惊曰:“何为有此?”肃令叱退左右,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布曰:“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肃曰:“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布曰:“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肃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肃曰:“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速决。”布与肃约于明日来降,肃别去。
来,桃花带你仔细研究研究李肃这个成功的公关案例,你会发现人家的公关手段那真叫一个漂亮。从头到尾,都是李肃牵着吕布的鼻子,想要达到的公关目的,都被李肃不露痕迹地诱导着吕布自己一步步做了决定。特别是这几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拿捏的也真是炉火纯青:第一步,献宝马,一下就反客为主,把吕布所有的戒心、隔阂和生疏,都变成那么一丢丢的拿人手短的脸红心跳与不好意思,逼迫着让吕布自己掏心窝子地说想报答;第二步,叙旧谈感情,谈父亲,棉里藏针地戳住了吕布的痛点、揭出了吕布的短,让吕布自己羞愤得表达对丁原的不满、诉说自己的不得已不得志;第三步,捧吕布,可劲儿地夸吕布有经天纬地之才,让吕布自己叹息自己所遇非人、自己发问当今天下谁是明主;第四步,夸董卓,让吕布生投奔之心,自己说出自己欲投董却苦无门路;五馈金珠,亮明来意,让吕布自己体会董卓对他的偏爱,自己说出无以为报;六举例子,给前景,主动糟蹋自己,说自己无才无德都能得封中郎将,吕让吕布自己给自己信心,何愁自己在董处不能飞黄腾达,自己去思考去哪里寻找晋身之阶;七小暗示,让吕布自己说自己无毒不丈夫、要杀丁原奔富贵。高,真高,实在是高,这才叫把他卖了,他还得屁颠屁颠地帮你数钱。
是夜二更时分,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原正秉烛观书,见布至,曰:“吾儿来有何事故?”布曰:“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原曰:“奉先何故心变?”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杀之。肯从吾者在此,不从者自去!”军士散其大半。吕布喊了人家那么多年的爹爹,此刻行此不义之举了,才敢自称堂堂丈夫、不齿为人子,呜呼,吕布这脸皮,这外强中干的草包气,真替他脸红啊。不从者自去,这吕布是真心虚,也是真没有政治手段,正常的做法都应该是,手掷丁原头,打呼,从我者共富贵,不从者当同此头。军士散其大半,看来丁原和吕布的人格魅力、领导能力是半斤八两的不咋滴。
次日,布持丁原首级,往见李肃。肃遂引布见卓。卓大喜,置酒相待。卓先下拜曰:“卓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布纳卓坐而拜之曰:“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卓以金甲锦袍赐布,畅饮而散。这吕布有给人当儿子的癖好,不过杀干爹的瘾好像更大。这董卓则明显是个睁眼瞎,前干爹的脑袋还在你桌子上摆着,你这现任干爹竟然不能引以为戒一下下,看来,让人从别人的跟头上学经验,是不可能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