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正文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读后感_1600字

2019-08-24 21:30:03 读后感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读后感1600字

刚开始看这本书一直鄙颐的以为又是一本无用的心灵鸡汤,  但是今天无事翻来一看,读完本书后,发现有的东西自己已经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可是虽然对自己一时的心灵触动很大,但自己却没有真正的想着去改变。
一:  比如,我一直喜欢看小说,喜欢张爱玲,喜欢三毛,想读杜拉斯,想读王小波,想读周国平,想读杨绛,想读史铁生。。。。。想读最近热门的书,甚至看到一本书之后很可惜的说,早就想读这本书了,但是一直没有时间读。一直没有时间读,这是我一直的借口,有的时候甚至不想去逛街,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想洗漱,只想看书,想看自己喜欢的书。但是无奈,我有论文,我有很多专业书,我有英语没有学好,我还有德语学的很烂,需要有时间去补。。。。。就这样,干专业课的时候想着,我想读书,想读自己喜欢的书,但是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却想着,今天阳光好,我应该去走走;朋友发朋友圈又去旅游去了,我是不是也应该旅游;或者是今天想看书,在书城里翻翻,一大批书加入书架,但是也只是加入了书架,成为了我日后的后悔没读的书目之一。
甚至回想一下,自己或许根本就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男朋友说,天天看这些小说,你单词背了吗?对呀,我只是想读书,只是感觉自己的时间利用起来,读书,并且这些书自己并不讨厌。但是自己心中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只想着 “开卷有益”,但是这个益处是什么?或者说我想达到什么益处?我并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所以我一直读的很辛苦,一方面,没有计划,我能用来看书的时间却被我浪费掉,我真正的读的书没有多少;另一方,我只想读书,不知道想要什么,而书是无止尽的,确实,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但是那是古代,现代信息技术,每年出版的书何其多,说是书海一点都不夸张。没有目的性,你达不到你想要的目的,你会一直心慌,读的书没有给你带来安全感,而你却经常被我还有很多书没有读的想法压抑,读书这件乐事却成了你的心头痛。
还好,我明白了,不仅是课外阅读,就连学习生活也是一样的。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这个目标明确,然后就是把这个目标一直的细化,到每天读的行程里面,这样,你每天走的很安定,也很有成就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作者书中说的,优秀是不够的,你是否无可代替。这句话我也深有体会。
上一个星期去参加前公司的年会,有一个学历很低,能力又不是很突出的员工拿了部门的优秀员工奖,奖金有一万元。虽然,在我们看来,情商,智商什么敲门砖他都没有,但是他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工作向打鸡血一样,中午到了吃饭时间,如果他工作没有完成都是雷打不动的。他接手工作的之后,两周就把上一个员工积压了近半年的单子给审批完了,“认真、勤奋”是他在我们团队的一个标签,而且他把这个标签发挥到极致,我们只能望其项背。
我回去的时候还和部门的其他同事说,估计有他在,这个优秀奖只能是他一个人的吧!人,在一个团队里,在一个公司里,要有自己的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就是你日后谋生的一个技能或者是为你加分的选项。当我们都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分内的工作的时候,你的额外的能力就是你的附加值,你的附加值越多,你创造的价值越大,你的收获就会越多,不管是金钱上还是精神上。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 每读一本书要一个书评,看一部有趣的电影尽量的写一个影评,可是高中时期有繁重的任务,大学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已经思考了这个问题,写出来浪费时间等等总总借口被我扼杀了,现在在微信读书里看到这么多的大牛,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工作了,还能有一年看100书的计划,还写出来高质量的书评,我不由得愧疚了。作为一个在校生,我不会比一个上班族都没有时间,所以,我也要制定一下自己的读书计划,严格的贯彻自己的计划,多练笔,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结尾处突然有发现,自己对读闲书的目的还是没有到出一二三,此处留疑,也希望广大书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一次写书评,或许是自己的反思录吧,希望批评指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