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行囊》读后感_800字
《禅的行囊》读后感800字
打卡:《禅的行囊》,[美]比尔波特,1205-1228。比尔波特从北到南寻访禅宗大德道场,禅宗勃发大致:一祖达摩面壁九年,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到三祖僧璨都是游方野禅,直到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立南北二宗禅宗传入宫廷,六祖慧能(风幡论辩和《坛经》)后南宗禅分出五宗七家,佛法传遍神州。写法程式化:每到一寺,1介绍当地的人、2舟车劳顿、3寺里现在的僧、4大德历史故事,挺啰嗦但立体中也有所感人。探讨了些佛教商业爆炸,一方面大厦之才、本出幽谷(大兴土木并非佛陀本意,体现的只是善男信女贪婪而执着的心),另一方面让更多人了解佛教文化其实也是某种修行(可惜中国人信佛,似乎大多是为晚年,为来生)。当然也讲禅宗:1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2佛性自在本心,只需反求诸己,本来清净,也就无分别心;3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总之,漫长人生旅途,有些包袱一念就可放下,有些背负经年或甚至一生无法割舍,且所有这些都不过是自己捏造出的幻象,比如我勘不破书中比丘尼(无寿者相)以及飞行员和猴人故事,但想想人生也没必要完全勘破,能做到起了点小烦恼,随即便放下了,也就可以了吧。2017年一点点小目标:学会谦卑和自我控制。另:汉朝覆灭儒家渐失人心,道教佛教趁势聚拢信众,再后鲜卑立北魏,更倾向咒语和法事的佛教为统治者尊;戒定慧:解脱来自智慧的培养领悟,智慧须从定心中求得,而定心则依赖持戒受律;如果不能养活自己,那就谈不上修行;但如果因养活自己而受干扰无法修行,那就更荒唐了;大道藏在每件事中,如果不能在平常生活里见道,读多少书都是浪费时间;108记鼓声代表人的108种烦恼,而象征解脱的无相之钟也响了108次,烦恼与解脱,二者总是相伴而行;如果念佛号,就是修净土(强调虔诚),如果参话头,就是修禅(强调自立);你我从未出生,也不会死亡,无明导致的分别之心使我们贪恋物欲,进而贪生怕死,领悟无我,便能解脱生死。